很多人生病時,會覺得疲憊乏力,渾身不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癥狀是吃貨們都不愿經歷的,那就是食欲不振,看到各種美食都不想吃。那么,為什么我們生病了就不想吃東西呢?
噢,原來是人類進化的把戲
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需要出外打獵以獲取食物。而打獵需要強壯的體魄和機敏的頭腦,缺一不可。因此,如果他們生病后食欲仍然很旺盛,那么出外打獵不僅會浪費體力,而且由于狀態不佳,還可能找不到食物,遇到兇猛的獵物時甚至會有喪命的危險。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生病時沒胃口,吃的東西變少,吸收到的營養也會變少。而體內感染的細菌也由于缺乏營養,不能有效繁殖,那么我們更容易戰勝疾病。
所以,在生病時期不愛吃東西,或許是一種進化產生的機制。

并不是所有病都會導致食欲減退
現代臨床醫學上,很多疾病的確會影響食欲,如常見的感冒發熱。
當人們發燒時,交感神經興奮,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或是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導致消化功能低下;同時,體溫過高會影響消化酶的活性,使人們吃東西時覺得毫無滋味。還有,內生性致熱源作用下,也可能引起下丘腦誘導的中樞性厭食。
但是,有些疾病卻會讓人胃口大開。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病人,因為代謝旺盛而總是很想吃東西;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抵抗而常處于「饑餓狀態」。

生病了,究竟吃還是不吃呢?
那么,既然生病(主要指感冒發熱)時食欲不佳,還應不應該吃東西呢?
當我們發燒時,人體基礎代謝率會升高,對水分和電解質的消耗也會隨之增多。如果什么都不吃,沒有了營養來源,身體消耗的能量就會從脂肪和肌肉中分解,從而獲得能量,那么患者的身體就會越來越虛弱。
因此,為了維持身體基本的新陳代謝,并為免疫系統提供能量,我們還是要盡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什么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烹調食物不用煎、炸方式,采用煮、燉、清蒸的方式;
2.口味盡量清淡,少鹽,避免添加辣椒、蔥姜蒜等調味劑。
3.不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如五花肉、動物內臟;
4.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如咸魚、腌肉、糖醋里脊等。
參考資料:《科普世界》2016年9月刊
責任編輯:淑華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jiuyibao515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