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一次征日的失敗之后,忽必烈倒也沒立刻就急著繼續第二次征日,而是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清剿南宋的殘余勢力身上。與此同時,高麗方面也派出使者前往元大都,勸說忽必烈不要急于發動第二次征日。畢竟忽必烈只是丟了面子,而高麗人則是真的肉疼。
高麗人這點小盤算自然騙不過忽必烈,不過現在最要緊的確實也不是征日,而是繼續南方的作戰。因此忽必烈再一次派出使者前往日本,但是這一次日本表現的更加充滿敵意,直接將元朝使臣斬首示眾。

▲日本為防御元軍再一次入侵所修筑的“元寇防壘”
不過,在上一次“蒙古襲來”時,日本鐮倉幕府的武士們已經體會到元朝軍隊的強大。尤其是遭遇到元軍迂回進攻等戰法,以及元軍所使用的弓箭,都給日本人帶來極大的震撼。既然了解自身的短板,那么自然要想辦法將其彌補。戰術方面上的劣勢一時半會難以改變,那么就必須要做一些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事情。首先幕府命令鐮倉武士們加強自己弓箭威力,并且在九州地區動員更多的軍隊和民夫,隨時準備應對元朝的進攻。并且通過上一次戰爭,以及以往海盜入侵的經驗,鐮倉幕府認為最好的應對方法,是將敵人限制在沙灘地區,正所謂“半渡而擊之”。如果將元軍的活動范圍限制在狹小的沙灘,那么元軍擅長的機動就難以發揮,而且在未完成登陸的情況下,也難以擺成軍陣。因此鐮倉幕府不惜巨資,在九州沿海,修筑起了漫長的“元寇防壘”。

▲鐮倉武士
1279年,元朝終于在崖山徹底消滅了南宋的反抗勢力,這下忽必烈終于可以空出手來對付負隅頑抗的日本。早在第一次征日時,忽必烈就已經開始做第二次征日的準備。高麗嫌肉疼?這可沒關系,忽必烈在高麗有忠實的臣子洪茶丘,在這位高麗人的幫助下,忽必烈硬生生的從高麗擠壓出士兵加水手近兩萬五千人,還有900艘戰船,以及十萬石糧食。當然,僅僅是這點高麗人自然是不夠的,忽必烈還調遣了蒙古及金朝降軍近兩萬人,由此組成東路軍。在南方,十萬人的南宋降軍被元朝整編為江南軍,并備戰船三千五百艘。為了應對之前后勤不足的問題,兩軍約定由東路軍作戰,而江南軍負責在日本屯田,為東路軍提供補給。

▲元軍
1281年,忽必烈正式下令開始第二次征日。作為征日主力的東路軍按照上一次的路線,依舊從高麗出發,而聲勢浩大的江南軍,則從浙江一帶起錨。東路軍由于距離較近,因此迅速攻占并大肆劫掠了對馬島和壹岐島。雖然按照之前的計劃,元軍應該在此等候江南軍前來會合,但是東路軍內部立功心切的將領決定無視之前約定,先行進攻九州。然而當東路軍抵達上一次的博多港時,鐮倉幕府之前斥巨資修筑的“元寇防壘”成功的阻礙了東路軍的登陸,因此元軍只得另尋登陸點,但是在途中遭到了日軍的海上襲擊,所幸損失不算太大。

▲元日兩軍激戰
為了能夠從側后迂回進攻博多,東路軍最后將志賀島作為新的登陸點,但是志賀島地形狹長,在這里元軍更加難以施展。因此在苦戰之后,東路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離志賀島而前往壹岐島和江南軍會和。由于之前東路軍的擅自行動,九州的大部分兵力都開始向博多太宰府一帶集結,因此征日總指揮阿刺罕下令將兩軍會和地點改為平戶島。順帶一提的是,由于江南軍規模實在太過龐大,因此江南軍一直遲遲未能出發。而此時元朝方面又發生了巨大的變故,原本征日總指揮阿刺罕病故,新上任的總指揮阿塔海還未抵達,江南軍就先一步揚帆起航。

▲日本水軍襲擊元朝艦隊
阿塔海的缺席,使得江南軍和東路軍會和之后,雙方在協調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之后,這支龐大的元朝艦隊很快就遭到了日本水軍的攻擊。日本水軍的船只大多較小,因此他們的戰術是包圍某一艘元朝戰艦之后,迅速登船肉搏,并在其他元朝艦船趕來支援時撤離。其靈活機動的戰術,令龐大的元朝艦隊苦不堪言。按照之前阿刺罕的計劃,元軍在兩軍會和之后,應該立刻開始進攻太宰府。但是就在這時,對日本產生了極大影響的“神風”襲來,一場巨大的臺風使得元軍損失慘重。
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除了元軍將領大多不懂海戰,沒有及時將戰船分散降低損失以外,根據近年來日本方面的水下考古發現,蒙古第二次征日所使用的許多戰艦竟然并非海船!而是一些內陸運河航運所使用的平底船!這些船只的水密隔倉和船型設計,大多并不適合在海上航行。這也就是為什么僅僅一場臺風就讓元朝大軍灰飛煙滅的原因。

▲神風
經過臺風浩劫之后,心有余悸的許多元將們紛紛決定立刻回國。這一決定雖然看似無可厚非,但是實際上仍然有大量元軍被遺棄在鷹島。在得知這一消息的日軍立刻行動起來,準備消滅最后這支在自己的土地上肆虐破壞的元朝軍隊。雖然這些被遺棄的元軍包含了女真、契丹、高麗、蒙古、漢、色目可謂成分復雜,但是大敵當前,此時也沒有時間給他們來訴說舊怨。因此他們迅速推舉出一位姓張的百戶作為領袖,然后一邊組織防御,一邊砍伐樹木,準備造軍艦回國。但是日軍也組織起了大軍攻入鷹島,最終這些元軍被全殲。而被俘虜的元軍中,除了南方漢人,由于南宋與日本關系較好因此被留下但是充為奴隸之外,其余的則全部處死。這場戰爭最終還是以日本的勝利告終。

第二次征日如果沒有“神風”那么是否能夠征服日本呢?筆者認為很難。首先正如前文所說,元軍將領大多不習水戰,這一惡果除了最后的臺風而造成的巨大損失之外,其實在日本水軍對元朝艦隊所發動的襲擊中,都可以明顯看出。雖然日本水軍的襲擾并不足以造成元朝艦隊的覆滅,但是航行海上,總歸是難免遇到風浪。即使假設日本接下來很長的時間都不會發生風浪,但是也很難說在陸上元軍就能有太大的作為。畢竟在補給線的限制下,元軍能夠進行登陸的地點選擇并不多,而這些地區也都有嚴密的沿海防御部署。從東路軍的戰況就可以看出,日軍在適應了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之后,其自身的優勢也能依靠之前修筑的“元寇防壘”迅速發揮出來。而且最關鍵的,就算元朝真的能夠登陸日本,并按照原計劃進行屯田和作戰,但是就日本九州一帶的地形來說,想要真的獲得大軍足夠的給養,那么龐大的元朝軍隊勢必要分散開來,屆時本就在兵力方面不占優勢的元軍就會陷入日本優勢部隊的各點擊破。屆時,很難說元軍的命運能比他們遭遇“神風”會更好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鸮,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