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小球,避不開勇士賴以成名的死亡五小:
2015年總決賽G4前夕,勇士隊的一名錄像分析師尤雷恩建議科爾將伊戈達拉代替博古特,勇士的首發陣容成為:庫里、湯普森、格林、巴恩斯和伊戈達拉。依靠這套陣容,勇士拿下了2015年的NBA總冠軍,死亡五小從那時開始,廣為人談。五小陣容的風行與被模仿,也讓從小球打法再一次被各個球隊重視起來。
伊戈達拉成為那一年的FMVP。
2016年的休賽期,杜蘭特加盟勇士,歷史最頂級的進攻陣容在當年圣誕大戰之后徹底成型,并在總決賽以屠殺的方式時隔一年再次拿下總冠軍。
三年兩冠,勇士締造了自己的王朝。

所以小球究竟是什么?
小球不是新發明
05年的太陽隊在德安東尼的體系下將炮轟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更有如今看來也慘無人道的七秒進攻。
再往早了說,老尼爾森時代的勇士,那是八十年代,也有了五小陣容,提速在那個時候就被奉為圭臬。

小球不是一種具體的戰術
太陽的跑轟是一種戰術,公牛時期的三角進攻是一種戰術,斯托克頓和馬龍時期的猶他爵士的擋拆戰術也是一種。
但是小球,不是一種戰術。
哪怕是如今,小球也沒有固定的概念可言。對于球迷而言,我們更喜歡將其理解成從一號位到五號位相對身高較低,運動能力更強,傳導球與銜接更流暢的一種陣容搭配。但是實際上小球的精髓就在于一個字——快。
遠高于一號位平均身高的西蒙斯和有著傳統中鋒身板的恩比德,何曾打不了小球?

小球不是三分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球和三分球沒有半毛錢的關系,納什時期的太陽是小球,但是當時太陽隊的三分出手量遠遠比不上如今的火箭或是勇士。將三分作為常規武器,是小球的表現之一,但小球不是三分球。
我們對于小球的理解會極度傾向于三分球,得歸功于勇士隊,庫里、湯普森、巴恩斯、格林和伊戈達拉。勇士的死亡五小每一個點都有三分,也都能成為進攻的發起點。
再加之后期火箭在德安東尼的帶領下強勢崛起,這個在湖人隊郁郁不得志的跑轟大師終于在火箭證明了自己。

所以,該如何看待已然成為許多球隊爭相模仿的勇士隊所掀起的小球風潮?
1、小球或許是一種時代趨勢
任何球類運動,發展到后期總會向越來越準這個層面靠近。麥卡科艾,風華絕代,但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從命中率上來說,不論是中距離還是三分,麥卡科艾都要比如今的庫里湯普森或是杜蘭特遜色一些。
在球員投籃能力的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進攻圈被拉開,傳導球被加速,中遠距離投射比重被提高,是必然的結局。
在聯盟,小喬丹、卡佩拉、大白邊之類運動型中鋒的命中率在六成到七成之間,這還得益于有保羅哈登韋德這樣的喂球好手的協作。
庫里湯普森或是雷迪克這樣的三分投手,能保持四成上下的命中率。
2*0.6=3*0.4,這樣的數學題,不難做。
差別就在于,你不能放四個小喬丹在內線,擠不下那么多人,但你可以放四個三分射手在外線。

2、優秀的內線鳳毛麟角
在小球時代,有一個類似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般的命題,即究竟是優秀中鋒的稀缺讓小球盛行,還是小球的盛行阻遏了中鋒的發揮。
而我個人認為,優秀的中鋒仍能適應小球時代,但數量的不足確實是讓小球更加風行的緣由所在。不論是小喬丹還是白邊,抑或是卡佩拉,都是體系型球員,運動型中鋒,單打能力十分有限。
而優秀如恩比德、唐斯、考辛斯這類,仍然能發揮出中鋒的核心作用。但是整個聯盟,優秀的中鋒都不超過一雙手,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球隊會趨向于小球打法。
如若內線的終結能力有限,再加之傳統中鋒對于進攻節奏的拖滯,放棄以中鋒為核心的陣地戰確實是無奈之舉。

3、擋拆體系的成熟
擋拆戰術越來越成為了各大球隊的常規武器,當五個運動能力出色的球員互相擋拆掩護以及是傳導球來為隊友創造進攻機會的時候,擋拆最終取得的效果,實際上比背身更好。
一個射手或許沒有一個中鋒來得更有價值,但是四個互相協作的射手,絕對比一個背身技術全面的中鋒更具威脅力。加之自禁區聯防合理化后,外線球員給內線球員喂球的難度也在增大,如若小個子在外線遲遲無法將球舒服地喂個內線,那對于進攻節奏是一種極度的拖延。

4、小球更能發揮籃球的團隊性
勇士主教練科爾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談到過,勇士之所以在常規賽不熱衷于打擋拆配合,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球隊的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進攻中。
如果勇士頻繁打起了擋拆,那么很容易就陷于兩個人配合剩下三個人看的結果。并不是說這樣的打法沒有效率,事實上杜蘭特只要有人來擋拆,取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這樣會蠶食掉球隊的整體性,剩下三個隊員在對于進攻參與度的不足毫無疑問會帶來負面影響。
小球同樣如此,在傳統以中鋒為核心的打法中,很多時候容易讓進攻成為控衛與中鋒之間的游戲,這對于進攻的團隊性是一種破壞。
而有著大量轉移球與不間斷跑位的小球打法,無疑能夠讓每一個人在進攻中的參與度得到提升,這也是籃球作為團隊運動的一種趨勢。

提速一向是籃球運動的趨向之一,在遠古籃球時期,不論是張伯倫還是拉塞爾,都是身體靈活運動能力爆棚的天賦型中鋒。
60-80年代的籃球,場均PACE都在100+,而如今NBA球隊的平均PACE卻在95上下。
所以籃球真的在提速嗎,當然,但是絕不僅僅是運球推進的速度,也不僅僅是回合數的增加。59-60賽季的凱爾特人場均出手119次,遠高于現在的球隊。
小球時代真正的提速,是整體球的傳導,銜接,是球員之間的配合與最終形成的進攻。小球打法的流行從某種程度上,不僅是因為其讓進攻更加有效率,也在于小球打法讓籃球運動更具有美感。
高速的傳導球與極具戰術素養的密集跑位,最終造就一次又一次的合理出手,這樣的籃球,我想是要比張伯倫時代一人獨霸籃下來得更具美感的,也是亞當·肖華一直在追求的。
要知道,NBA雖然是競技賽場,但同樣是商業組織。在關注競技性的同時,NBA不斷地更改制度與規則,也都是為了讓比賽更具有觀賞性。
所以小球不僅是籃球這項運動的趨勢所致,也是聯盟所提倡的打法,雙重推動力之下,小球風行也實屬正常。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沈騷男 鏈接https://p.baidu.com/question/067f6162633638366130315a00/4400286)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