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咋就這么火!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頭號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也是工業機器人增長最為迅速的市場之一。記者近日與深交所一起走訪調研多家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了解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正在逐步趕超,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國內技術逐步趕超

    從結構上看,工業機器人由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本體四大部件構成。但技術難度最高的前三大部件,近年來多被外資企業壟斷,國內機器人整機制造在關鍵部件配套方面嚴重受制于人。目前,這一現狀正逐步改變。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具有自主研發和生產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廠商并不多。隨著國家大力扶持和市場需求激增,越來越多的國產商異軍突起。目前,中國已將突破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作為重要戰略,國內廠商已攻克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

    以埃斯頓為例,公司是為數不多的具有控制器、交流伺服、減速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廠商,生產的各類核心部件產品廣泛應用在自動化控制領域,市占率在國產品牌中均名列前茅。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投入,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產品在焊接、碼垛、上下料、折彎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部分產品如折彎機器人及其工作單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埃斯頓董事長吳波告訴記者。

    新時達在機器人本體的控制與驅動技術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了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SCARA、網絡型伺服系統等創新產品。公司董事長紀翌介紹,公司的SCARA機器人對標的是國際品牌,自產的機器人本體今年上半年銷售數量已突破千臺,確立了在國內機器人與運動控制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

    “目前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正在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實現了小批量的行業應用,減輕產業核心零部件的對外依賴性。”國內某減速器廠家負責人表示,這既能降低國產機器人的成本,也將打破國外品牌的制約。

    借助資本市場的推動作用,部分公司成功募資擴建生產線,搶占市場規模和話語權;有的公司兼并收購業務協同企業,布局產業鏈和行業前沿技術。在帶動業績、技術、規模等提高的同時,推動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增長。

    如新時達發行可轉債成功募集資金8.8億元。“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公司機器人產品產能不足,可轉債募投項目之一就是為了解決公司機器人產品產能不足的問題。”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埃斯頓2016年通過定增融資9.5億元,用于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機器人智能化工廠升級改造等項目。“目前公司機器人本體產能大約在2000套/年,在手訂單充足,但出現產能緊張的情況。公司已為快速擴張的市場做好了產能準備,正在建設中的180畝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園產能規劃為15000套機器人。”埃斯頓董事長吳波介紹。

    在提升產能的同時,埃斯頓今年完成了全資收購英國TRIO、控股德國M.A.i.、參股美國BARRETT公司等多項海外投資并購,提前布局行業前沿技術,并開發了基于TRIO控制器+ESTUN伺服系統的運動控制完整解決方案。

    不少機器人企業借助資本市場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今年6月,新時達以4.05億元收購了以研發、制造及銷售伺服驅動器及其他運動控制系統產品起家的之山智控,貫通了智能制造裝備領域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設備層、工程應用等各個物理層,打造“核心部件—本體—應用—信息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格局。

    此外,科大智能去年相繼收購了永乾機電、華曉精密及冠致自動化,完成了“智能移載機械臂(手)—AGV(腳)—柔性生產線(身)”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高速增長將延續

    近兩年,工業機器人下游需求火爆,本體生產制造商規模日益增大,帶動了國產核心零部件廠商的發展;而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有利于本體廠商降低成本,進一步促進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應用,形成良性循環。

    在此情況下,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趨勢顯現,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穩步提高。“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成熟,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占比將進一步提升。”科遠股份董秘趙文慶認為。

    科大智能總裁楊銳俊表示,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汽車車身柔性焊裝自動生產線已打破這一高端領域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未來市場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零部件國產替代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市場占有率較低,另一方面則是質量可靠性與穩定性仍有待提高,尤其是機器人的高階算法上與德國、日本等國際行業巨頭還有一定差距。

    一位大型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公司目前給高端客戶設計的完整解決方案中,采購的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來自外資企業。“我們無法承受自身產品方案與采購的國產產品之間質量和性能問題疊加可能引發的風險。除非客戶明確要求國產化,在核心零部件上我們仍傾向于采購外資企業產品。”

    不過,該人士表示,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具有較高的價格優勢,應用于中低端制造業領域的規模越來越大。“國內龐大的中低端制造業市場規模為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提供了機遇。加上高端領域局面逐漸打開,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今年1-10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0.48萬臺,同比增長68.9%,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未來至少三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復合年增長率將不低于30%。”上述高管表示。

    探究工業機器人越來越火的原因

    說到工業機器人,很多人會想到那個巨大的機械臂。其實工業機器人里分支還是很多的。我們今天以傳統工業機器人和人機協作機器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機器人的發展現狀。

    傳統工業機器人與人機協作機器人其實可以說是兩款互補的機器人。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是可完成負重比較大、精度高等工作,但傳統工業機器人需要單獨的工作空間;而人機協作機器人靈活性高,成本低,而且能夠與人協同工作,只是其能夠承載的負荷會偏低。

    為什么工業機器人會越來越火呢?

    想知道工業機器人為什么越來越火,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特性就知道了。

    安全性高 工廠采用工業機器人生產,是可以解決很多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對于由于個人原因,如不熟悉工作流程、工作疏忽、疲勞工作等導致安全生產隱患,統統都可以消滅了。

    易于管理 企業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每天的生產量,根據自己所能夠達到的產能去接收訂單和生產商品。而不會去盲目預估產量或是生產過多產品產生浪費的現象。而工廠每天對工業機器人的管理,也會比管理員工簡單得多。

    經濟效益 工業機器人可以24小時循環工作,能夠做到產線生產的最大產量,并且無需給予加班的工時費用。對于企業來說,還能夠避免員工長期高強度工作后產生的疲勞、生病帶來的請假等誤工的情況。產線換用工業機器人生產后,企業生產只需要留下少數能夠操作維護工業機器人的員工對工業機器人進行維護作業就可以了。經濟效益非常的顯著。

    工業機器人發展狀況

    (1) 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狀況

    根據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制造行業的步伐一直在加速,工業機器人行業增長速度特別突出,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5.9萬臺,到了2016年銷量增長到29萬臺。增長速度非常明顯。預計在2019年全球銷量達到41.4萬臺。

    (2)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起步比較晚,大概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歷經短短的二十年時間,中國的機器人技術在世界已占有一席之地。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了8.7萬臺,增長達到了27%,而且其中有2.7萬臺來自于中國制造。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增長復合率達到了31%,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銷量比(上圖)

    認識我們的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有些朋友可能還不太熟悉,其實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之間并沒有非常大的不同,只是基于不同的設計理念生產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只是協作機器人具備與人類一起安全的協同工作的特性,所以稱之為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由于其自身的多重優勢,在近幾年的銷量增長速度甚至比傳統工業機器人更迅猛。

    部分人機協作機器人(上圖)

    協作機器人相比于傳統工業機器人有如下幾個大的特點:

    ① 協作機器人布署成本比傳統工業機器人低。

    ② 傳統機器人無法滿足許多中小企業的需求。

    ③ 傳統機器人無法滿足新興的協作市場需求。

    比如3C、醫藥、食品、物流等行業。這些新興行業中的特點是產品種類很多、體積普遍不大、對操作的靈活度/柔性要求高。傳統的工業機器人較難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給出性能滿意的解決方案。而協作機器人正好能夠滿足要求。

    工業機器人的未來

    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多年占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第一的位置,由于“機器換人”的優勢非常突出,預計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工業機器人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況且我國目前還處于需求釋放期、人口紅利消逝期,再加上國家政策的紅利和資本市場的推力,工業機器人行業將能夠得到長期的快速的發展期,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孕育重大投資機遇。

    麥肯錫發布調查報告也充分的顯示了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機會:預計到2030年,機器人將會搶走全球8億人的工作,影響范圍達到全世界1/5的勞動人口。

    工業機器人發展遇到的客觀問題

    科技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在很多人還沉溺在傳統工業的環境中,以智能制造技術為背景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已經初具規模,而且日趨成熟。

    而現階段制約著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就是人才!企業現階段很難招到一個有著多年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因為工業機器人發展過于快速,很多高校和技校都沒有能夠培養出機器人專業人才。現在就連只有一兩年經驗的機器人工程師,都成為人才市場中的新寵。而且機器人工程師的薪資在一路走高,前景看好。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將近10萬!如果按現在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速度,人才缺口還在進一步在擴大。

    想要成為工業機器人精英,可通過到一些好的高校學習,實踐操作和理論技術基礎都能夠學得很扎實(有些高校設備跟不上,只有大部分的理論課程和少量實操)。還有就是可參與職業技能的再學習。到一些培訓機構進行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全方位培訓學習。使自身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水準有一個大的提升。 這里推薦 犀靈機器人培訓中心,他們是由新鵬機器人和廣東工業大學研究院共同創建的一個占地近千平米,擁有十多臺工業機器人設備,二十多套工控系統的機器人中心。在這里可以很深入的學習到工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課程,100%給予推薦就業的體制。讓您能夠快速的加入到我們的工業機器人行業中來。 成為行業的領頭精英!

    馬云: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機械工作

    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復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得到進化。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認為,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所以人類要有自信,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馬云說,人類只有成為“命運共同體”,共建“命運共同體”,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時代和挑戰。

    人類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是共同的,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徹底變革,不是集裝箱,而是小件快運,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馬云說,更重要的是未來30年,制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制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制造業。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機器Learn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本文由科技工作者之家平臺整理,內容來源于機器人網,圖片來源于網絡。


    • 發表于 2017-12-05 00:00
    • 閱讀 ( 65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