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最佳分娩方式人人都不同,產婦真的無權決定生產方式嗎?

    小編碎碎念:

    陜西榆林剖宮產被拒而跳樓的產婦尸骨未寒,類似事件又雙叒叕一次登上熱搜:云南一產婦3次提出剖宮產要求被拒絕最終導致新生兒死亡,這位產婦已經40歲,腹中孩子是全家人期盼多年的,得之不易。可最終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唏噓!

    今天,知識小編想和大家聊聊,這個“分娩方式”究竟產婦能自己做主嗎?

    我們總是聽到各種宣傳說順產對寶寶更好,但娛樂圈中李嘉欣、陳慧琳、趙薇、小S、周杰倫等一眾大明星的寶寶幾乎都是剖腹產的,也沒有見任何不好?是否真的要為了順產而順產?當產婦存在剖宮產指征,并且強烈要求要剖宮產時,該不該采納一下產婦個人的意愿?

    事件回顧:

    年近40的王芬(化名)和丈夫家住云南昭通,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寶寶,這個孩子是他們好不容易好懷上的。在昆明某醫院生產時,因為產程并不順利,王芬3次要求剖宮產,卻都沒有得到醫生的同意,入院4天后才產生下一個男嬰,但沒過多久,孩子就死亡了。

    雙方對于整個生產過程各執一詞:

    王芬及其家人認為:“這都是醫院一再拖延導致的結果!”王芬表示:自己在醫院里折騰了三天,3次提出剖宮產的要求都被拒絕,才導致寶寶在肚子內待得太久吸入羊水死亡。

    而醫院方面堅稱自己不存在醫療過錯:“整個過程中,我們采取的醫療措施不存在醫療過錯,醫院不應當承擔責任。”

    雙方對簿公堂后,鑒定機構重新鑒定,得出的結論是:院方醫療行為存在過錯,其醫療過錯行為與嬰兒死亡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系。

    鑒定機構認為:

    1、王芬在試產過程中,胎頭下降不好,醫院卻未對此引起高度重視,未及時采取剖宮產手術;

    2、王芬兒子娩出后存在新生兒窒息,但醫院對新生兒的復蘇過程未及時插管、清理呼吸道不徹底,延誤搶救時機;

    3、診斷胎膜早破依據不充分。

    最終,昆明五華區法院判決醫院向新生兒父母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醫療費等共計58.7萬余元,支付精神撫慰金3萬元,但一個新生命就此消逝,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卻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彌補的。

    這個故事令人扼腕嘆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8月的時候,陜西榆林有產婦因跪求剖腹產未果,最終跳樓身亡事件。

    為什么類似事件頻發,網友們都在質疑:

    為何產婦不能決定分娩方式?

    產婦的意愿是否不重要?

    產婦究竟該不該剖腹產,到底由誰決定呢?

    剖腹產的指征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孕婦都適合順產!

    比如: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出現:胎兒窘迫、胎位不正等異常情況;

    或者媽媽的身體不適合順產過程,比如:骨盆狹窄等產道異常情況、宮縮乏力經處理不能糾正等產力異常、或合并心臟病等妊娠合并癥、甚至是年齡過大等導致的高危妊娠因素等等。

    當分娩的風險超過手術的分娩的風險時,就要重新考慮分娩的方式了。終止妊娠的時機的選擇,往往是醫生來做出的,取決于疾病威脅母體的嚴重程度、胎盤功能及胎兒成熟度。

    別只顧“對寶寶好”,考慮下產婦?

    大家都知道順產對寶寶好,產后媽媽恢復也最快。但分娩的方式,難道產婦的意愿就一點作用也沒有嗎?家屬能不能有自己的選擇權呢?

    有些產婦明顯有剖腹產的指征,但產婦自己或家屬要求順產,醫院方面就會同意嘗試,但反之卻會受到拒絕,除了順產對于寶寶比較好以外,或許也是“順產率指標”在作怪。

    很多情況下,產婦本身順產的風險也非常大,每回聽到8斤多順產的產婦在產程中經歷各種折磨……都讓人不由得產生恐懼。順產對寶寶好固然值得考慮,但產婦及胎兒的安全,產婦因體質差異導致的產后恢復情況及后遺癥問題,是否也該列入剖宮產指征的參考范疇呢?!

    其實,也有不少網友“力挺”剖宮產:

    目前大家知道的分娩方式只有順產和剖宮產,其實除此之外,還有無痛分娩這個選項。

    但無痛分娩目前在國內的普及度和接受度還不是很高。

    生孩子除了疼,有其他選擇嗎

    其實,除了順產和剖腹產外,還有其他選擇,比如無痛分娩(順產)在國外就非常普及了,美國無痛分娩率>85%,英國更是>90%。

    在國內也有很多醫院均已開展無痛分娩,但大家對它還不了解,選擇時更是疑慮重重。

    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可以讓準媽媽們在分娩過程中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后的疲倦,當宮口開全時,因沒有疼痛而積攢了體力,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

    目前的分娩鎮痛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

    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優點是對產程和胎兒無影響,但鎮痛效果較差;

    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

    最有效的無痛分娩:

    椎管內分娩鎮痛,是迄今為止所有分娩鎮痛方法中鎮痛效果最確切的方法,這種操作需要由有經驗的麻醉醫師進行。

    麻醉醫師在腰椎間隙進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網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藥或阿片類藥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細導管,導管的一端連接電子鎮痛泵,由產婦根據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給藥,麻醉醫師已經設定好了每小時的限量,不必擔心用藥過量,鎮痛泵可以持續使用直至分娩結束。

    在整個過程中,麻醉藥的濃度較低,相當于剖宮產麻醉時的1/5~1/10,而且安全可控,幾乎不影響產婦的運動。產婦意識清醒,能主動配合、積極參與整個分娩過程,是目前運用最廣泛、效果比較理想的一種。

    無痛分娩普及率尚不高

    因為在給產婦施行分娩鎮痛麻醉時,要考慮不影響產程和胎兒安全的原則下,通過嚴格地給予鎮痛藥物,不影響子宮規律性收縮,阻斷分娩時的痛覺神經傳遞,從而達到避免或減輕分娩痛苦的目的。

    即:把分娩疼痛降到最低,但又保留子宮收縮和有輕微痛感。

    所以,需要非常專業且有經驗的麻醉科醫生進行。

    而國內的醫護人員緊缺,麻醉醫師缺口大,連日常的手術都需要排期進行,有的緊急手術還需要麻醉醫生“兼職”,同時管理兩臺完全不同的手術病人的麻醉。

    其實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娩過程都很難做到絕對不痛,而無痛分娩的應用是讓難以忍受的子宮收縮陣痛變為可忍受,或只是感受子宮收縮而不痛。

    因此,很多媽媽在使用了無痛分娩之后,還是會感到整個分娩過程很難熬,告訴其他即將進產房的“戰友”打了無痛還是痛,沒必要花這個錢。

    其實,不論選擇什么分娩方式,保障媽媽和寶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孕婦本人的意愿和醫生對于實際情況的判斷,很多時候并不沖突。

    各位媽媽們當初分娩時選了順還是剖呢?

    分娩方式是自己選的嗎?

    有沒有兩種不同分娩方式都經歷過的媽媽,

    來說說兩種分娩方式的不同感受吧!

    • 發表于 2017-12-04 00:00
    • 閱讀 ( 75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