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特別是勞動經濟學中,勞動力一般被定義為勞動適齡的人,無論是就業的還是失業的,都是在工作或找工作的。一般來說,低于工作年齡或超過退休年齡的人不被視為勞動力的一部分。在大多數地方,工作年齡從14歲到16歲開始...
在經濟學中,特別是勞動經濟學中,勞動力一般被定義為勞動適齡的人,無論是就業的還是失業的,都是在工作或找工作的。一般來說,低于工作年齡或超過退休年齡的人不被視為勞動力的一部分。在大多數地方,工作年齡從14歲到16歲開始,而退休年齡一般在65歲左右,全日制學生、軍人、長期病殘人員、未報收入者也不計入部隊,65歲以上的人不屬于勞動力,與勞動力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失業,如果一個人目前沒有工作,但愿意和可以工作。那么,失業者被認為是勞動力的一部分,盡管他們實際上并沒有生產任何勞動力。另一方面,那些渴望工作但由于沮喪或其他因素而放棄積極尋找工作的人不被認為是勞動力的一部分。高失業率這通常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意味著有很多人想工作,但沒有足夠的工作去做是否被雇傭經濟學家使用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勞動力——勞動力參與率,即勞動力規模與某一地區勞動適齡人口總數的比率。它用于分析勞動力的趨勢和變化。例如,參與率急劇上升,當婦女開始大量工作時。以前,她們已達到工作年齡,但沒有工作,因此參與率要低得多。參與率還描述了大量工人涌入勞動力的影響;如果沒有足夠的工作,總就業和總失業率都會增加勞動力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何時候的經濟狀況。當一個經濟體運行平穩且富有成效時,勞動力應該是大的,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失業的。一般來說,在一個好的經濟中,想要工作的人可以找到工作,人們不可能灰心而離開勞動力。另一方面,當一個經濟不景氣或處于危機狀態時,隨著失業率的上升和人們的泄氣,勞動力可能會下降
-
發表于 2020-08-12 02:22
- 閱讀 ( 1572 )
- 分類:業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