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老虎"一詞被認為是在20世紀50年代被引入英語中的,它是從早在50年代以前就使用的中文術語"治老虎"的翻譯而來的。1949-1976年中國政府和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描述了某些國家的帝國主義行為,尤其是美國是紙老虎。...
"紙老虎"一詞被認為是在20世紀50年代被引入英語中的,它是從早在50年代以前就使用的中文術語"治老虎"的翻譯而來的。1949-1976年中國政府和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描述了某些國家的帝國主義行為,尤其是美國是紙老虎。紙老虎看起來很有威脅,但實際上它只是紙做的,因此它可以被摧毀或打擊;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用以描述美國帝國主義行為的著名詞匯。在這個詞出現之前,英語中的短語包括《茶杯里的風暴》(storm in a teacup)和莎士比亞的名言《麥克白》(Macbeth)中的名言"充滿喧嘩和憤怒,毫無意義"。這些短語并不是專門用來形容帝國主義的。但是,它們似乎確實表明,有些小題大做,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令人畏懼。

人們認為"紙老虎"一詞起源于中國。毛主席所說的那種帝國主義意味著兩件事,第一,更大的人的態度和企圖,更強大的國家建立對小國的政治統治,以及更大、更強國家的一種態度,即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好,他們的治理優于小國,毛主席正在建立一種中國的宣傳哲學,這種哲學將在未來的許多年里統治中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理解毛主席使用這個詞時的意思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個詞經常被掩蓋,沒有給出最充分的定義
紙老虎不僅經常提到美國的政策,而且經常提到美國公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對美國帝國主義政策的信仰(如果可以稱之為帝國主義政策的話)。毛主席指出,美國為了打擊共產主義而負債累累,其帝國主義政策受到其他國家的鄙視,因為毛澤東所看到的"壓迫"政策是如此的不受歡迎,它就會崩潰。這就是為什么老虎紙。毛主席沒有聲稱美國的紙老虎沒有任何權力,不過,這種力量是短暫的,它將是:"無法抵擋風雨。"而且,即使老虎是紙,它也必須戰斗,毛澤東還提出,所有被美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可能還要繼續斗爭下去,鄙視這種美國在不同政治組織下以某種方式優越于其他國家的傾向。毛澤東說,在戰略上,必須"鄙視"這只老虎,但"戰術上,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就成了號召所有共產主義國家加強自己的力量,同帝國主義作斗爭,堅定地堅持共產主義的信念。這個過程是很費時的,也許是一場直到帝國主義完全消失的戰斗,"風吹雨打",毛澤東用風雨比喻共產主義國家必須進行的徹底消滅紙老虎的斗爭。在現代用法中,紙老虎可以指任何看起來有威脅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的東西。我們回到莎士比亞的觀點,即"充滿喧嘩和憤怒,毫無意義"。現在這個詞的使用方式與毛澤東使用的目的不同它可以適用于任何似乎構成威脅的大型部隊,或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制造威脅的實際過程,以便制造恐懼,并可能影響人們的決策過程或政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