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差距"一詞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用法,其含義因用于確定貧困程度的貧困數據類型而異。一些社會科學家用這個詞來描述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界定貧富差距,描述男女之間的貧困差異,或顯示不同種族的貧困差距。在統計學...
"貧困差距"一詞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用法,其含義因用于確定貧困程度的貧困數據類型而異。一些社會科學家用這個詞來描述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界定貧富差距,描述男女之間的貧困差異,或顯示不同種族的貧困差距。在統計學上,貧困差距是指低于貧困線的人與處于或高于貧困線的人相比所缺少的平均金額。貧困線的定義因國家而異,但這通常是一個粗略的衡量標準,即一個人所能支付的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如住房和足夠的食物,貧困指導方針由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制定。聯邦貧困水平(FPL)更通俗地稱為聯邦貧困衡量標準,是衡量美國貧困水平和確定貧困差距的眾多手段之一。聯邦貧困衡量包括兩種稍有不同的貧困衡量標準。一種被稱為貧困閾值,另一種被稱為貧困指導方針

與貧困作斗爭的人往往生活條件惡劣貧困指導方針是由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制定的,旨在監督美國公民的健康,HHS負責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并為那些負擔不起的人提供醫療服務。HHS部門使用其貧困指導原則來確定一個公民是否有資格享受其服務。截至2010年,HHS貧困指導值為18310美元(USD),適用于居住在相鄰48個州的三口之家

生活在貧困中的年輕婦女更有可能經歷意外懷孕,因為她們得不到適當的醫療保健貧困線是由美國人口普查局制定的貧困衡量標準,為調查美國人民以收集民眾信息而設立的一個部門。該部門使用其貧困閾值來計算關于美國貧困程度的統計數據。截至2008年,人口普查局將三口之家的貧困門檻定為17163美元,美國的整體貧困率為12.7%,在這個例子中,貧困差距是指沒有足夠的收入來滿足人類適當生存的基本需求的人口比例。

貧困差距是由聯邦關于貧困構成的指導方針確定的雖然由于貨幣和文化對貧困的看法不同,國際貧困線很難準確確定,但2005年的一個數字將國際貧困線定為每人每天1.25美元(購買力平價)。這一貧困線意味著像發展中國家最貧窮的人一樣的極端貧困國家過去被稱為第三世界國家,但由于與冷戰有關,這個詞在學術界已不再受歡迎,當時這個詞用于描述既不與資本主義國家結盟,也不與共產主義結盟的國家

幾年前,世界銀行估計,全世界至少有14億人每天靠不足1.25美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