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格是許多語言中用于間接賓語的語法格。最常見的是,間接賓語跟在動詞后面,如"給予",表示某人為某人做某事或某事被給予。在英語中,間接賓語在動詞之后,在直接賓語之前。在其他語言中,一個詞在與格中的位置和功能可能更靈活...
與格是許多語言中用于間接賓語的語法格。最常見的是,間接賓語跟在動詞后面,如"給予",表示某人為某人做某事或某事被給予。在英語中,間接賓語在動詞之后,在直接賓語之前。在其他語言中,一個詞在與格中的位置和功能可能更靈活。
![]()
站在一堆書后面的女人可以接受直接賓語的動詞被稱為"雙及物",因為它們可以同時接受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意為"給予"或"發送"的動詞是最常見的雙及物,如,"我給你鑰匙。"在這個例子中,"you"是間接賓語,"the key"是直接賓語。其他動詞偶爾也會帶間接賓語,比如"杰克會給亞歷克斯開支票。"在這種情況下,與格表示為誰做某事。與格詞不應與介詞短語混淆,介詞短語可能具有相同的語義目的。"喬治把比薩餅送到伊麗莎白那里"沒有間接賓語,因為"給伊麗莎白"表示比薩餅是給誰的,是直接賓語后面的介詞短語。它不是與格。這個句子可以改寫為"喬治給伊麗莎白披薩",然后包含一個間接賓語。語法學家對英語是否有真正的與格意見不一。嚴格地說,"格"表示這個詞經歷了某種形式的變化代詞詞形或拼寫的變化,以表明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語中的一個詞通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而不是單詞本身的形式來顯示它是一個間接賓語。代詞有時是例外,如"你把冰淇淋給誰了?"其中"who"變為"who",因為它是一個間接賓語然而,由于"who"也是直接賓語的形式,一些語法學家把兩者都歸為賓格。與格詞在拉丁語中比英語中更常見,也更有用。除了用作間接賓語外,與格也可以起到和介詞短語在英語中相同的作用。例如,句子
Bonum mihi videtur翻譯成"It seeds good to me."(與格詞
mihi)被翻譯為"to me",盡管它不是間接賓語。拉丁語也有與格詞的優點,這表示某件事是為某個特定的人做的,如在Condo librem tibi,或"我為你帶來了書。"拉丁語中與格詞的其他用法包括目的與格、分離與格、興趣與格和占有與格。一些語法學家認為,這些對屈折與格的替代用法語言實際上構成了不同的格,真正的與格只用于間接賓語。例如,一些Koine希臘語法列出了與格、處所格和工具格,而其他的只有與格。三種格的形式是一樣的,但功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