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斷面圖是根據不同的橫截面形狀來描述不同類型的鐵路軌道的術語。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描述方法一直被用于識別軌道類型,早期的例子包括巴洛、牛頭、牛頭等,現代傳統列車軌道截面通常是標準的,具有基本工字形的軋制鋼構件...
鋼軌斷面圖是根據不同的橫截面形狀來描述不同類型的鐵路軌道的術語。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描述方法一直被用于識別軌道類型,早期的例子包括巴洛、牛頭、牛頭等,現代傳統列車軌道截面通常是標準的,具有基本工字形的軋制鋼構件,包括頭部斷面、腹板和底部斷面。大多數鋼軌斷面還帶有重量標識符,以磅/碼(lbs/yd)或千克/米(kg/m)表示。

鋼軌斷面指不同類型的鐵路軌道。下面是簡陋的鐵路軌道區段自從第一輛馬車的車廂在木軌上平穩地行進以來,這是一條相當曲折的進化道路,馬力已經被今天的蒸汽動力、現代柴油和高速電動列車所取代。鐵路軌道的強度和耐用性從早期的木制和鑄鐵軌道發展到今天的法蘭T型和LR55型。盡管19世紀早期的"魚腹"軌道與此相去甚遠現代鋼軌,從那時起的鋼軌斷面識別系統至今仍在使用,盡管普通斷面較少。

隨著列車的重量和速度的增加,鋼軌斷面也發生了變化。在鐵路運輸的早期,隨著技術的進步,列車變得越來越重和更快,使用了幾種不同的軌道輪廓。當時常見的例子包括橋軌、巴洛軌、牛頭釘和維尼洛斯曲線每一個都遵循一個基本的I設計模式,主要的區別在于軌道截面的三個主要部分之間的尺寸關系。這些部分是鋼軌斷面的頭部、腹板和底部。頭部是I的頂部較寬的部分,列車車輪在其上承載,腹板是較薄的垂直支撐,而底部是寬的固定在枕木或枕木上的工字鋼的底部。基本的工字鋼今天仍被廣泛使用,通常被稱為法蘭T型鋼。這種鋼軌形狀的特點是有一個比頭部寬得多的腳和一個相當高的腹板部分。這些軌道段也按重量分組生產不同的尺寸每長度。這些都是通過千克/米或磅/碼的值來確定的,常見的例子是鐵路軌道為30kg/m(60.5lbs/yd)和60kg/m(121lbs/yd),起重機軌道為5.95kg/m(12lbs/yd)。另一種現代鋼軌斷面設計是LR55系統。這種鋼軌斷面用于有軌電車軌道埋入路面。LR55系統由一個法蘭V形鋼軌組成,鋼軌鋪設在與道路齊平的混凝土槽內的聚氨酯膠泥墊層上。這樣可以將噪音傳輸到有軌電車上,并防止電力軌道的電氣泄漏。

一些現代列車仍然在傳統軌道上運行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