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絕對想不到,世界上最臟的東西竟然是它?

    研究人員早就發現,世界上最臟的東西不是糞便、污泥,而是錢幣,尤其是紙幣。

    錢幣上細菌的真相

    幾年前,香港城市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香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菲律賓、朝鮮7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貨幣中,以人民幣的紙幣細菌含量最多,數量多達17.8萬個,比第二名的香港和柬埔寨的紙幣整整多出了16萬個。

    幾年過去了,人民幣最臟的情況有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屬于最臟的東西。幾項研究和調查頗能說明問題。

    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廣州市面流通的8種面值的紙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進行微生物學調查。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的檢出率分別為84%、16%和3.3%。

    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許多城市都設置了鈔票處理中心,除了負責銷毀銀行系統收回的殘幣、假幣外,另一個任務就是定期對人民幣進行“清洗”(除臭、除塵、滅菌),以提高投放人民幣的清潔度。在成都的鈔票處理中心的一次檢測中發現,平均每張紙幣上的細菌種類約有20余種,數量達900萬個。5角、1元、1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更是高達1800萬個。

    根據檢驗發現,每平方厘米紙幣上沾染的細菌最低為7000個,最多達11萬個。第五套人民幣的各種面值的面積為:10元為98平方厘米、20元為101.5平方厘米、50元為105平方厘米、100元為119.35平方厘米。即便是10元的98平方厘米,以每平方厘米10萬個細菌計算,也有980萬個細菌。所以,錢幣上的細菌數量之多,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錢幣上的細菌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多。錢幣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等大約上百種,其中細菌有20種~30種,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毛霉菌、沙門氏菌、結核桿菌、枯草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鏈球菌、蠟狀芽孢桿菌、綠膿桿菌、黃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此外,還有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輪狀病毒等病毒,可達數十種,以及多種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絳蟲等。

    國外錢幣上的細菌也相當多,因此錢幣也被視為最臟的東西。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歐元進行測試發現,平均每張紙幣上面有2.6萬個細菌,即使是看起來很新、很潔凈的紙幣,上面也有大約2400個細菌。

    另外,錢幣上的細菌數量也與氣候變化有明顯關系,因為細菌喜愛高溫濕熱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易于存活,而且夏季人體汗液油脂分泌旺盛,在拿錢數錢時容易讓細菌附著和沾染到錢幣上。隨著氣溫的降低,錢幣上的細菌總數呈下降趨勢,冬季達到最低點。

    錢幣上的細菌傳播多種疾病

    錢幣上的微生物會引起肺炎、敗血癥、膿毒癥、毛囊炎、化膿性感染、咽喉炎、腹瀉、發燒等病癥。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相對致病力較強的一種,能通過創口感染,引起化膿和毛囊炎、肺和血液感染等。鏈球菌能引起咽喉炎、扁桃體炎。念珠菌能引起皮炎。

    錢幣上大量存在的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它能通過污染食物、水和密切接觸進入人體,引起腸胃炎。對于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積燒傷患者,大腸桿菌可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錢幣上的沙門氏菌能引起人體食物中毒以及急性腸胃炎、敗血癥和腹瀉等。

    錢幣上的微生物引發疾病一是由于其數量多,二是由于其較長的生存期所決定。一般的細菌可以在錢幣上生存數十天,但是,有些細菌可以生存長達幾個月。例如,流感病毒能夠在紙幣上存活長達17天,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錢幣上可存活數月。

    不過,錢幣上有一種細菌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就是結核桿菌。中國人的隨地吐痰被視為結核病(主要是肺結核)難以控制并死灰復燃的重要原因。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現有超過500萬名結核病活動性患者,感染結核病菌的人數則超過5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5%。中國結核病患病人數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印度。目前中國結核病年發病人數約130萬,因結核病死亡人數每年達13萬,超過其他傳染病死亡人數的總和。同時,中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27個耐多藥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

    研究發現,結核桿菌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個月。據此推論,感染結核病菌的人痰液和唾液留在錢幣上,也可以讓錢幣上的結核病菌長時間生存,因此結核桿菌可以通過錢幣的廣泛流通傳播給更多的人。

    當然,不同的錢幣沾上的細菌會有數量上的不同,因而對人的致病力有大有小。例如,北京化工大學對北京市人民幣污染狀況調查發現,不同的錢幣上細菌數差異很大。一張最干凈的1元紙幣有上2600個細菌,最臟的1元紙幣上細菌數可高達180萬個。但是,10元紙幣整體要比1元紙幣攜帶的細菌少,而100元紙幣上的細菌又要比10元紙幣上的細菌少。因為鈔票面值越大流通機會越少,沾附細菌數也較少,對人健康的危害也較小;反之鈔票面額小,則流通機會多,沾附的細菌也多,致病性就較強。

    錢幣上的細菌傳播疾病主要是通過人們使用錢幣后再接觸身體上的創面和揉眼睛、擤鼻涕、掏鼻孔等方式傳播,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只占少部分。因為沾染錢幣上的細菌后再拿食物吃而使病從口入需要有大量的細菌,而且這些細菌主要是影響消化道的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多數吃進肚子的細菌會被胃酸殺滅和腸道過濾。但是,一旦人的手上、嘴里等地方存在創面,錢幣上的形形色色的細菌就會進入人體,興風作浪。

    避免錢幣上的細菌危害人的健康

    錢幣上的細菌數量多,種類也多,而且細菌的生存期長,因此,需要避免錢幣上的細菌對人健康造成危害。方法有很多,例如洗手、洗錢,以新的材料印制錢幣,改變生活方式等。

    不要吐唾沫數錢以及拿錢后洗手是防止錢幣上的細菌危害健康的重要方式。付賬或接觸錢后,要及時用肥皂洗手,防止用手揉眼睛、擤鼻涕、摸嘴巴等。洗手時間需1~3分鐘,最好用肥皂,因為堿性的效果更好,洗手前后細菌的數量至少相差10倍以上。

    以新的材料印刷錢幣也是減少細菌污染的有效措施,例如用塑料布來印制錢幣。如今,全球已有20多家央行發行塑料鈔票,其中澳大利亞是最先在全世界印制塑料鈔票的國家,此后加拿大、新西蘭、羅馬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墨西哥等國也發行了塑料鈔票。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全套塑料流通鈔票的國家。

    塑料鈔票是以聚酯材料代替紙張,不僅防偽性能高,易于辨認,不吸水,不易折斷和不怕揉洗,而且耐磨,能減少細菌的附著,所用材料還可以循環再利用。雖然塑料鈔票的制造成本是紙幣的兩倍,但是其壽命卻是紙幣的四倍。紙幣的壽命一般為1.5年~2年,但塑料錢幣的壽命可達8年。

    改變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做法就是少用現金,多使用銀行卡或信用卡。使用后者不僅可以使生活更為方便快捷,也可減少使用現金而染上細菌和疾病。

    研究人員最近對伊朗、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貨幣進行檢測后發現,人民幣細菌含量下降到每張2.5萬個,伊朗幣為每張19萬個,超過人民幣,澳元最少,為每張700個。研究人員認為,盡管現在人民幣還是沾染細菌較多的幣種之一,但是,由于中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銀行卡、信用卡,減少了現金使用,使得現金的流通減少,也自然減少了細菌附著在錢幣上的機會。而澳元上的細菌最少不僅是因為使用新材料印制錢幣,也與更多的人使用銀行卡、信用卡有關。

    (作者:郭興)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 發表于 2015-09-26 00:00
    • 閱讀 ( 71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