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概述,審計機關的職責和權限,審計程序的具體規定,法律責任的主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總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審計機關職責,審計機關權限,法律責任。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預算法的基本原則,預算管理職權和預算收支范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調整,預算審批和備案,決算的編制和審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深圳經濟特區政府采購條例》:總則,政府采購參加人。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法律責任。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總則,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政府財務會計要素,政府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種類與設定,管轄和適用,決定和執行,實施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范圍,申請和受理,決定,原則。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各類違法違規事項的處理辦法,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的相關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稅法的概述:我國現行稅種體系和分稅制,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稅款征收的主要內容,方式和保障措施,稅務檢查的具體范圍。增值稅:納稅人和征稅范圍,稅率與征收率,應納稅額的計算。消費稅:納稅人,稅目與稅率,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的計算。企業所得稅:納稅人與征稅對象,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應納稅額的計算。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概述,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一人有限公司的特別規定,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別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股份公司的組織機構,股份公司的股份發行和轉讓,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和程序,公司債券的轉讓,公司的減資和增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票據法律關系,票據行為,票據權利,票據抗辯,匯票的含義,特征及其分類,匯票的出票,背書,承兌,保證,付款與追索權,本票和支票的相關運用,票據的作用和種類,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和票據基礎關系。
(二)審計理論與方法
1.審計總論
審計的職能,地位和作用;分類及其內容和特點;國家審計機關的設置,基本任務,職責和權限,國家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2.國家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的結構和作用,我國國家審計準則的概況和基本內容。審計質量和審計質量控制的含義和作用,具體措施,審計質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國家審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審計職業道德的含義和作用。
3.國家審計的審計目標和審計程序
審計目標:審計目標在審計項目中的指導作用,國家審計的總目標,審計目標的含義,具體審計目標。國家審計的審計程序。
4.審計標準、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
審計標準:含義和特點,分類,選用原則。
審計證據:含義和作用,分類,質量特征,決策的處理過程和影響審計證據決策的因素。
審計工作底稿 :含義,作用,基本要素和編制要求,分類和審核。
5.審計取證方法
審計取證模式:賬目基礎審計法,制度基礎審計法,風險基礎審計法的基本含義及演變。
審計取證的基本方法:順查法和逆查法,詳查法和抽查法。審計取證的具體方法:檢查,觀察,詢問,外部調查,重新計算,重新操作及分析。
6.內部控制及其測評
內部控制概述:內部控制的含義,作用和局限性,內部控制要素的種類。內部控制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對控制的監督。
內部控制測評:調查了解內部控制和記錄內部控制的方法,內部控制測試的步驟和方法,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和再評價的內容,內部控制測試和實質性審查的關系,內部控制測評結果的利用,內部控制測評的作用。
7.審計抽樣
審計抽樣概述:審計抽樣的含義,種類和運用,適用范圍和抽樣方法的選擇,統計抽樣方法和非統計抽樣方法的特點,審計抽樣與專業判斷的關系,審計抽樣風險的類型,影響和控制措施,審計抽樣產生和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理論基礎。審計抽樣的基本程序和樣本選取方法:審計抽樣的基本程序和樣本選取方法,各種樣本選取方法的特點和具體操作步驟。
8.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概述:審計報告的含義和作用,簡式審計報告和詳式審計報告的特點。國家審計報告的形式,內容和編制,國家審計報告的基本要素,主要內容和撰寫要求,審計結果公布的主要內容,審計結果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審計決定書的運用以及審計處理,處罰的種類。
9.績效審計的含義和特點
10.計算機審計的含義、基本過程以及計算機對審計的影響
11.審計管理
審計管理的含義,內容,特征和主客體。審計計劃管理的含義,種類,內容。審計風險管理的含義和種類,控制方法。
(三)相關專業知識
1.企業財務審計
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主營業務收入審計的方法與內容,應收款項審計的方法和內容。
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應付款項審計的方法與內容,固定資產審計的方法與內容。
生產與存貨循環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產品成本審計的方法與內容,存貨審計的方法與內容。薪酬業務循環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應付職工薪酬審計的方法與內容。
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所有者權益審計(實收資本審計,資本公積審計,盈余公積審計,未分配利潤審計的方法與內容)。
貨幣資金審計:主要內部控制措施,業務流程,主要文件,現金與銀行存款審計的方法與內容。財務報告審計: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變動表審計的內容與方法。
2.財政管理和財政政策
財政收入管理:財政收入的分類,稅收和公債的含義,分類及運用,非稅收入的內容。財政支出管理:財政支出的功能分類,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含義,影響和確定財政支出規模的主要因素,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社會再生產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發展變化以及如何優化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
財政政策分析:財政政策的目標,財政政策的類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及其運作機理,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器作用。
3.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目標:貨幣時間價值的原理和應用,投資組合的風險類型。
財務戰略和預算:財務戰略的特征與類型,企業財務戰略的規劃,經營預算的構成,零基預算和增量預算的特點。財務預算的構成。項目投資決策的非折現方法和折現方法,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應用。
籌資決策管理:資本成本的作用,個別資本成本計算與運用,綜合資本成本計算與運用,杠桿原理與風險的關系,資本結構決策的方法與運用,影響資本結構的定性因素。
財務分析與績效評價:財務比率分析,財務趨勢,財務綜合方法與應用。
4.國有資產管理
國有資產的概念和分類。國有資產產權的界定,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國有資產的轉讓。
5.會計基礎
政府會計的特點。財務報告體系及主要財務報表的作用。決算報告體系及主要決算報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