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后的《證券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以下簡稱證券業務)從“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為各會計師事務所在轄區規范開拓業務,不斷提...
廣東轄區2019年上市公司年度審計市場 情況分析報告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修訂后的《證券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以下簡稱證券業務)從“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為各會計師事務所在轄區規范開拓業務,不斷提升執業質量提供參考,我局對轄區上市公司2019年度審計市場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現予以發布。
一、轄區審計市場基本情況
(一)會計師事務所及人員。截至2019年底,我國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證券資格所)共40家,約占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總數的0.77%,共有合伙人3928人,注冊會計師30,285人。注冊在廣東轄區的證券資格所(包括分所,以下簡稱廣東轄區所)共52家,共有合伙人27人,注冊會計師1,850人。其中,總所僅有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正中珠江)[1]一家;分所51家,占全國證券資格所分所數量的6.56%,分布在6個地市,分別為廣州(34家)、珠海(6家)、東莞(4家)、佛山(4家)、中山(2家)、韶關(1家)。分所數量最多的前五名分別為正中珠江(4家)、立信(4家)、中審眾環(4家)、大信(3家)、瑞華(3家),占廣東轄區分所總數量的35.29%。上述52家證券資格所中,有35家承接了轄區2019年年報審計業務(指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證券期貨基金公司年審業務),審計項目數量排名前五的分別為:立信(77家)、大信(74家)、正中珠江(58家)、天健(56家)和大華(50家)。
(二)審計業務收入。2019年,廣東轄區所業務收入總額(包括證券類和非證券類業務)為27.89億元,較上年下降5.1%,占全國證券資格所業務收入總額的5.43%。其中,排名前十位的業務收入總額為22.05億元,占比79.05%。排名前四位的為普華永道中天、正中珠江、德勤華永和立信。安永華明、天健、瑞華、致同、中審眾環、大信分列第五至第十名。轄區分所注冊會計師人均業務收入行業均值為135.3萬元,較2018年下降23.5%。排名前四位的為普華永道中天廣州分所、德勤華永廣州分所、瑞華珠海分所和瑞華廣東分所。
(三)行政處罰與行政監管措施。2019年,證監會共對5家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進行了6家次、10人次的行政處罰,未涉及轄區會計師事務所。廣東證監局共對5家會計師事務所及簽字注冊會計師采取了10家次、20人次的行政監管措施,分別對正中珠江、中勤萬信、天健、中審眾環、立信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在轄區上市公司收購、年報等執業項目中未能勤勉盡責的行為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四)審計市場集中度。2019年,廣東轄區年報審計市場集中度較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按證券業務收入和客戶數量計算,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均為內資所,占比分別為72.47%和78.72%,其中立信均位居第一。按轄區上市公司客戶2019年末的總市值(2020年上市的公司按2020年7月1日總市值)和資產總額計算,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占比分別為85.99%和88.86%,其中立信位居第一,安永華明、普華永道中天和畢馬威華振三家國際四大中國內地成員所(以下簡稱國際四大所)進入前十。
(五)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收費。截至2020年6月30日,轄區共有32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度審計報告,審計收費合計39,183.51萬元(其中3家公司在2020年發行上市,未單獨計算2019年年報審計費用,此處統計的為326家上市公司情況),平均每家審計收費120.19萬元,較2018年度增長了5.04萬元,增幅4.38%。其中,國際四大所的審計收費占比10.13%,與2018年的13.14%相比有所下降。從收費分布來看,在50萬元(含)-100萬元區間,客戶占比最高,為46.15%,其次為100萬元(含)-300萬元區間(占比41.85%)和50萬元以下區間(占比8.62%)。
(六)上市公司審計機構變更及簽字會計師輪換。截至2020年6月30日,轄區有91家上市公司變更了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新承接業務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致同(14家)、華興(13家)、大華(11家)、容誠(9家)、中興華(6家)和中審眾環(6家)。天健、亞太、大信、立信、中興財光華、信永中和和利安達等分列第六至第十位。從原因來看,22家屬于審計團隊攜項目換所;20家是因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要求換所;18家是因公司業務發展和總體審計需要或聘期已滿;18家是因前任會計師事務所已連續服務多年;9家是因前任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或存在人員變動;3家是因前任會計師事務所受疫情影響,審計進展較緩慢;1家是前任會計師事務所認為公司財務指標異常,審計風險高,導致換所。經數據比對發現,有5名在轄區執業的注冊會計師違反了關于連續提供審計服務年限的規定。
(七)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意見和內控審計意見。截至2020年6月30日,轄區共有27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以下簡稱非標意見,包括帶解釋性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和否定意見)審計報告,占329份年度審計報告的8.21%。其中,帶解釋性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報告為6份,與去年持平;保留意見報告17份,較去年增加10份;無法表示意見報告4份,較去年增加1份。從審計意見類型看,年審意見為非標意見的公司較去年增加11家,占全國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公司總家數(263家)的10.27%。在內控審計方面,轄區有17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度內控審計(鑒證)報告,較2018年的219家下降了21.46%。從意見類型看,文化長城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內控鑒證報告;國盛金控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內控鑒證報告;*ST宜生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其他上市公司的內控審計(鑒證)報告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八)上市公司審計報告關鍵審計事項。從2018年和2019年兩年披露情況來看,關鍵審計事項聚焦領域越來越集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前五大關鍵審計事項保持不變,分別為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商譽、存貨、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其中,2019年上述五項合計占轄區全部關鍵審計事項的80.38%,較2018年增長2.79%。從單份審計報告看,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從1項至4項不等,其中208份審計報告披露了2項關鍵審計事項,占比64.20%,較上年有所下降;66份審計報告披露了3項關鍵審計事項,占比20.37%;9份審計報告披露了4項關鍵審計事項,占比2.78%。
二、轄區審計市場特征、趨勢
從2019年度上市公司審計情況來看,廣東轄區審計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注冊地地域集中。廣州集中了67.3%的會計師事務所,除廣州外,其他綜合實力較強的所,集中于珠三角等廣東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該特點與會計師事務所注冊地在全國范圍內的分布特征一致,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與其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程度呈正相關。
二是業務收入全國占比較低。2019年度,注冊地在廣東轄區的證券資格所業務收入,占全國證券資格所業務收入的比重較低,僅有5.43%。注冊地在廣東轄區的證券資格總所僅有正中珠江一家,其他均為分所,相關數據說明各分所承接業務的區域性較明顯,業務承接范圍未明顯拓展至除廣東轄區以外的其他區域。
三是收費相對呈下降趨勢。從轄區審計收費整體情況來看,會計師事務所收費水平相對于客戶資產規模來說處于下降趨勢,資產規模較大公司的審計收費增長速度遠低于其資產規模的增長速度。隨著上市公司資產規模的增長,審計收費占公司資產的比例明顯降低。此外,從平均審計收費來看,國際四大所的優勢明顯;國內所的審計收費多集中在100萬元以下的區間內,業務數量占總數的54.91%。
四是業務承接以國內所為主。承接轄區年報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排名前十的國際四大所僅有畢馬威華振一家,其他9家均為國內所。
五是市場的集中度較低。從證券業務收入、客戶數量、客戶總市值和客戶資產總額分析,與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其他轄區相比,廣東轄區資本市場的年報審計市場集中度略低于北京、深圳,競爭程度略高于北京、深圳;年報審計市場集中度略高于江蘇,競爭程度略低于江蘇。
六是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增多。從轄區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審計意見情況來看,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數量較2018年增加11份,占比較2018年增加2.88%,主要來自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數量及占比增加。
三、審計報告(意見)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年報審計監管情況,轄區上市公司2019年審計報告及審計意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一是審計意見的表述不規范。部分審計機構發表保留審計意見時未按準則要求在表述中包含有“保留”的措辭。
二是審計責任的表述不嚴謹。某審計機構在對轄區某上市公司集團審計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未表述為是對合并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三是對重大事項影響的判斷不恰當。個別審計機構對重大且影響廣泛又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作為形成審計意見基礎的事項,未恰當判斷其影響的廣泛程度,從而影響審計意見的恰當性。
四是發表審計意見類型不規范。針對同一類型的事項,不同審計機構發表的審計意見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審計機構傾向于用帶解釋性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代替保留意見,用保留意見代替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
五是適用的準則不恰當。某審計機構在對轄區某上市公司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時,仍然包含了第1501號審計準則第二十八條第(二)項和第(四)項中規定的要素,與第1502號審計準則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不符。
六是關鍵審計事項選取或應對不完整。如,部分審計機構對上市公司存在“存貸雙高”等現象,未將貨幣資金作為關鍵審計事項;某審計機構將上市公司收入確認作為關鍵審計事項,但對于主要客戶與供應商可能與審計對象存在潛在的關聯關系等情況,未明確核查關聯關系的應對措施。
七是關鍵審計事項的表述不清晰。部分審計機構在審計報告中的“關鍵審計事項”中未按照準則要求索引至相關財務報表。部分審計機構對關鍵審計事項的“審計應對”措施表述簡單,無法判斷應對措施是否恰當。
·······································································
深圳審計和稅審報告在哪里做?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找深圳的稅務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做,找其他市的做就要備案比較麻煩 你要快點了,稅審報告這個月底就要交了 ,審計報告下個月也要交了
···································^^····································
三資企業要求是要有審計制造的,,至于稅審計制造就不知了,。
稅審報告要不要要征求稅務局
報告費用是多少各個事務所可能收費不同。。。可以講價
···································^^····································
在深圳,辦理營業執照一般是3個工作日左右。
一、在深圳,注冊公司的流程如下:
核名稱——提交資料——等待審核——通過審核領取執照——刻章——公司開戶
二、注冊套餐會比較優惠些,套餐里面包括的內容比較齊全,有以下內容:
1.注冊公司;
2.做賬報稅一年;
3.按時年檢年報;
4.刻章:包刻公章,私章,財務章,如需刻發票章或者其他章均可統一說明;
5.指導如何開票;
6.開通電子稅務局;
7.啟用稅種;
8.日常的財稅咨詢。
三、注冊公司所需的資料有:
1.公司名稱:深圳/深圳市+字號+行業+有限公司
2.注冊地址:真實有效
3.注冊資金:認繳制,不用實際出資
4.經營范圍
5.法人股東監事身份證拍照,具體股權比例
6.U盾:用來網上簽名的,辦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中的一個(辦理深圳的U盾),辦理時需要激活,或者辦理數字證書
7.法人電話號碼(辦理U盾時跟銀行預留的號碼一致)
注:辦的是除深圳外的銀行卡開通的深圳U盾是不能簽名,必須都是深圳市內的
相關資訊有什么不明白可@me.
·······································································
深圳市2019年度績效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現根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工作的決定》,報告深圳市2019年度績效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請予審議。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提出的審議意見,如桂市長主持召開的市政府六屆一百九十次常務會議,專題部署了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各責任單位按照“進一步優化專項資金扶持方式,不斷完善重點支出的績效考核機制,嚴格規范民生基礎項目管理程序,切實提高績效管理部門主體責任”的要求,圍繞2019年績效審計發現問題,深入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的各項精神以及先行示范區意見精神,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審計整改結果運用。《深圳市2019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共涉及整改事項39個,其中完成整改21個,正在整改18個。截至2020年2月,各責任單位健全完善規章制度58項。相關單位通過核減投資額、調賬等方式加強整改,涉及資金9.88億元。審計移送違法違規問題線索55條,涉及金額30.66億元,問責處理14人。22家責任單位主動公開整改結果。一是各責任主體堅決擔負起整改責任。被審計單位擔負起主體責任,對照審計發現問題逐項落實整改。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擔負起監管責任,及時指導督促整改。二是圍繞問題壓實壓細整改責任。相關單位圍繞問題推動目標化管理,制定整改工作要點,逐項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責任明確到相關部門。三是圍繞問題加強協調配合。針對存在體制機制梗阻,涉及多個整改主體的責任事項,各責任單位加強聯動機制建設,著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四是圍繞問題加強過程化督導。相關單位對審計發現問題定期督辦,定期匯總整改工作進展情況,主管部門通過與市政府督查室建立聯動機制,通過每月通報,推動工作進度。審計機關作為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跟蹤檢查和督促責任部門,全鏈條閉環式持續抓好落實。一是優化工作機制。對整改事項實行“掛銷號”動態管理,督促被審計單位主動向社會公開整改結果。二是加大跟蹤檢查力度。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整改期間采用發放整改文書以及實地核查等形式跟蹤督促;整改期結束后,對未銷號事項,持續跟蹤后續整改情況;對整改不到位、屢審屢犯和拒絕、拖延整改等情況,依法依規采取督辦督察等措施。三是加強審計整改結果運用。及時向執行審計的業務處(室)反映整改結果,并將以前年度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納入下一階段項目審計內容。督促有關單位加強問題整改、落實責任追究,堅決杜絕虛假整改、文字整改等情況。(一)加強科技創新項目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全力推動市委市政府科技創新系列重要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本年度績效審計重點關注了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政策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扶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實施等情況,各相關責任單位在完善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加大政府引導基金注資力度、支持產業市場化發展、健全扶持資金管理機制等方面推動整改。1.關于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項目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市科技創新委發布實施了《深圳市科技研發資金管理辦法》《深圳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二是加強項目管控。市科技創新委制定了《超期未申請驗收項目處理方案》,明確規定了超期未申請驗收項目的各種處理措施。截至2020年2月,績效報告涉及的17個超期未申請驗收項目,6個項目已完成驗收,涉及項目資助資金1,100萬元;4個項目正在進行驗收,涉及項目資助資金700萬元;2個項目已撤銷,退回項目資助資金及孳息201.29萬元;5個項目正在按不同情形分類處理,涉及項目資助資金800萬元。2.關于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存在不足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生物醫藥產業扶持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繼續加大生物醫藥產業專項資金的分配投入,2020年向社會征集項目70個。市科技創新委在2020年科技計劃項目中,計劃資助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項目554個,資助金額1.14億元。發布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指南149個,計劃資助金額2.04億元。發布技術攻關項目指南32個,計劃資助金額1億元。二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市財政局不斷加大對政府引導基金的注資力度。截至2019年12月,引導基金參股新興產業發展基金47支,基金規模1,607.61億元;參股子基金累計對外投資項目2118個,投資金額1,070.17億元;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775個,投資金額861.23億元。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項目驗收預警機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通過“陽光資金平臺”組織實施項目的督促、提醒以及資金收回。截至2020年2月,到期的項目中,已驗收21個,其中合格17個。四是扎實推進違規失信懲戒工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強化對失信名單的核查和監管,對違反規定的項目單位予以資金資助限制。市科技創新委建立科研誠信異常名錄,截至2020年2月,共收錄246條科研誠信異常信息,其中法人54家,自然人192名。3.關于“一區兩城”建設工作推進需加大力度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充分發揮綜合協調功能,促進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深港合作區領導辦增加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3家單位,加強了市區聯動。2020年1月14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建設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園區開發建設的若干措施(暫行)》,正在研究支持合作區科研項目的有關優惠政策。二是優化工作機制,科學合理確定工作任務。深港合作區領導辦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督查督辦,對相關區承擔的開發建設工作實行定期報告制度,出臺了《2020年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工作要點》,共計50項重要工作,明確了完成時間表。光明區政府建立了任務計劃動態調整機制、季度反饋機制、督查考核機制,制定了《光明區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2020年工作方案》。三是形成合力,著力推動“一區兩城”創建工作開展。市發展改革委推動促進西麗湖科教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范圍。南山區政府形成了部省市共建科教城推進方案討論稿。市科技創新委參與起草和論證《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總體發展規劃》《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發展規劃》。(二)加強民生基礎項目建設管控,充分發揮國有資金使用效益本年度績效審計重點關注了民生基礎項目工程造價和工程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各相關責任單位切實加強設計階段造價控制和建設過程項目管理,努力實現建設項目全周期成本最優。1.關于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規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和評審。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修訂完善了《預算項目評審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各單位在申報項目時提供專業的可研報告、評審報告或者評估報告。市公安局引入設計監理單位審核前期方案設計和工程概算。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投資。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公安局分別修訂了《合同管理規定》和《市級政府投資基建項目管理規定》,明確建設項目設計合同須有限額設計的條款。深圳機場集團全面推行限額設計,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合理分配責任,確保在設計階段控制造價。2.關于招投標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強化工程造價控制。深圳機場集團擴建工程指揮部修訂了《招標采購實施細則》,明確相關規費,規范材料調差。二是積極規范信息化工程造價。市公安局參照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造價咨詢單位編制信息工程造價。3.關于設計變更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不嚴謹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健全完善工程變更、簽證管理辦法,制定了《關于加強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委托第三方造價咨詢單位審核變更簽證,核減濱海大道橋梁景觀照明工程違規變更簽證費用25.49萬元。加強建設項目負責人、承包商等相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共計舉辦2場,60多人次培訓會。4.關于工程結(決)算階段履行主體責任仍較為欠缺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扎實做好前期工作。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成立前期工作專項小組,做好項目建設相關規定的學習等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切實做好造價結算審核。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認真履行審核主體責任,重點核對工程量清單,核查材料設備價格虛高、有關費用計取偏高、攤銷不合理等問題。參照《深圳經濟特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條例》,對工程結算、竣工決算核減率超過5%的,采取通報、約談相關責任人、扣減造價咨詢單位委托費用等措施。市公安局通過委托第三方造價咨詢單位,解決41個項目結算超預算的問題。5.關于部分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科學制定項目進度計劃,加強項目考核。特區建發集團通過修訂《集團全周期計劃管理辦法》《二級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管理辦法》,建立風險預警管理制度,完善項目聯動巡檢機制。深農集團以加強項目考核為抓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光明公益性農批市場項目預計2022年7月整體竣工,深圳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菜籃子工程項目預計2022年底完成交付使用。二是強化合同管控,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規定竣工決算前進度款支付不得超過75%,剩余25%在竣工決算后嚴格按合同支付。每年定期選取3—4個單位開展財務收支審計,通報和約談存在問題單位。三是強化預算約束,科學編制資金預算。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逐一梳理審計報告涉及的207個項目,統籌協調解決歷史沉淀資金問題。深圳機場集團將投資計劃納入全面預算管理。截至2020年2月,審計報告涉及的沉淀資金3.22億元支出3.21億元。市公安局合理編制項目“三年滾動計劃”,截至2020年2月,審計報告涉及的沉淀資金0.47億元支出0.18億元。(三)加強教育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教育發展的“深圳質量”本年度績效審計重點關注了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發展等方面的情況,各相關責任單位通過強化績效目標管理,提升科研項目執行管理水平,提高實訓基地使用和經費使用效率推動整改。1.關于項目目標未達預期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努力擴大招生規模。201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累計舉辦970余次各類型招生活動,當年在校生6245人,預計2020年在校生規模將達到約7500人。二是強力推進校區建設。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與市建筑工務署建立溝通機制和建設推進協商制度,確保項目按時交付。2020年計劃交付約36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2月,當年應交付項目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三是充分發揮殘疾人職業康復服務項目效益。市殘疾人聯合會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制定了《智力及精神殘疾人階梯式綜合職業康復服務項目管理辦法》,指導民愛服務中心完善了《財務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通過加大就業創業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模式等措施提高殘疾人就業率和受益覆蓋率。 2.關于科研項目執行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健全完善科研項目監督管理機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修訂《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科研項目績效經費支出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考核機制。二是統籌規范項目結余資金。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發布了《關于收回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運行經費資助的通知》《關于我校科研啟動項目到期后結余經費使用期限和結項要求的通知》,規范了科研項目結余資金的留用和清退,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項目結余資金的統籌梳理。三是提高科研項目建設信息化管理水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實現了科研出賬合同審核網絡化,建立了出賬合同電子歸檔管理制度,健全了科研儀器設備驗收模塊,形成了“采購招標管理-出賬合同管理-設備驗收”的全鏈條信息化管理體系。3.關于部分實訓基地及經費使用效率較低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強實訓基地的管理。市人力資源保障局聯合市教育局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在兩局門戶網站上公布實訓基地崗位情況,建立了評審和定期檢查評估制度以及閑置黑名單制度,加強對實訓基地材料審核,清退閑置浪費的實訓基地。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所屬兩所技工院校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動態管理實訓基地。二是提高經費使用效率。截至2020年2月,市教育局主管的職業院校2018年實訓基地教育經費2,350萬元,已使用1,411.4萬元,剩余經費將按項目進度完成使用。(四)加強水污染項目建設推進力度,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本年度績效審計重點關注了水污染治理和水質凈化等方面的情況,各相關責任單位通過強化項目建設管理,加強項目資金監管以及提升水質凈化廠運營績效進行整改。1.關于水污染治理項目建設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科學合理確定建設內容。針對沙灣河11個子項目與沙灣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部分建設內容重合的問題,市水務局及市水務工程建設管理中心與龍崗區水務局達成一致意見。針對李朗河清基剝離工程等尚未全部完工的5個子項,市水務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以減少重復建設為原則,與龍崗區水務局劃分移交邊界,并履行相關手續,按實結算。針對沙灣河整治與2017年清淤工程施工范圍和建設內容重合問題,市水務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在核實后,據實對沙灣河整治中的清淤工程量進行結算。二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市水務局和市水污染治理指揮部辦公室每半月匯總相關工程進展情況,聯合市政府督察室每月定期通報進度。2019年安排的307個水污染治理項目中,253個已提前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28個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目標。2019年完成水污染治理工程投資530億元,同比增長35.2%。新建污水管網377公里,完成率124.7%;修復存量污水管網912公里,完成率105.6%;完成4840個正本清源改造,完成率145.3%。159個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初見成效。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2.關于水污染治理項目資金監管不規范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全面加強合同和財務管理。市水務局責成建設單位及時修訂合同管理制度和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健全合同支付審核程序,在“智慧水務”一期工程中統籌建設水務工程全過程管理系統。二是全面加強工程款支付審核管理。市水務局認真梳理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明晰責任,規范監理日志和監理月報,全面落實“嚴管重罰”,撤換沙灣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監理工程師,對負責茅洲河(寶安片區)的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監理人員給予罰款處罰。3.關于水質凈化項目運營效益不佳的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市水務局全面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強化排水戶監管,健全生活污水應接盡接制度,創建“污水零直排區”,提高污水收集率,大力開展清污分離,大力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等工程。二是加強工業廢水污染、面源污染的監管排查。市水務局持續推進工業企業排水評估、排水信息公開工作,建立健全工業企業在線監控系統,精準打擊工業廢水偷排、超排等違法行為。三是加強水質凈化廠運營方財務監管。市排水管理處督促水質凈化廠在每年五月底前完成財務報表年審,并通過市水務局官網等渠道向社會公布。從整改結果來看,《深圳市2019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大部分問題整改措施得力,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仍有18個事項處于正在整改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逐步解決,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一區兩城”創建工作等。二是受疫情影響錯過當期整改時機,補辦手續或推進項目建設需要等待合適時機,如人才安居房建設緩慢等。三是情況復雜,存在涉及部門較多、牽涉面廣、糾紛易發等工作難點,需要統籌各方合力推進,如水污染治理等。接下來,各相關責任單位要堅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審計整改工作的要求。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進一步推進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二是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等為著力點,加快構建系統科學的制度體系。以審計整改為契機,深入分析原因,主動查找制約政策實效、教育發展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從體制機制破解整改頑疾。三是全面提高審計整改成效和水平。加快建立審計整改工作新格局,結合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計劃,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嚴肅追責問責,加強協作機制建設,合力推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