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被套牢的雷股|凈資產為負值,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龍力今日深交所暫停上市
文|潮聲財經社匯編
5月10日晚間,深交所連發7家上市公司股票暫停上市公告,樂視網(300104.SZ)、金亞科技(300028.SZ)、千山藥機(300216.SZ)、*ST凱迪(000939.SZ)、*ST皇臺(000995.SZ)將于5月13日開始暫停上市,*ST龍力(002604.SZ)、*ST德奧(002260.SZ)于5月15日開始暫停上市。
那個曾經赫赫有名的ST龍力也于今日暫停在深交所上市。
【1】
*ST龍力(002604)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2,592,531.97元,同比下滑57.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6,524,053.90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
截至本報告期末,*ST龍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3,332,642,670.77元,同比增長2.9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979,860.58元,較上年末減少106.89%。
公司報告期內財務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2777.06%,系利息費用增加所致。
公司對2019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2,963.91-22,223.84萬元,系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凈利潤同比減少。
此外,*ST龍力(002604)發布的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8.56億元,同比下降56.4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5億元,同比下降21.0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6.51%,基本每股收益-4.68元。
ST龍力由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且兩個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深交所暫停上市。
根據資料顯示,形成無法表示意見的基礎有四項:
一是持續經營的適當性,二是對外擔保、對外資金往來、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的可審性,三是重大財務報表項目審計受到限制,四是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龍力公司首次收到證監會的黃牌警告。
2018年1月11日,*ST龍力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而被立案調查。
今年以來,*ST龍力已多次發出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ST龍力(002604)公告稱,公司、董事長、董事會秘書于2019年4月23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以下簡稱“山東證監局”)下發的《關于對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資料顯示,ST龍力主要從事大健康產業,以玉米芯、玉米為原料,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產品,并循環利用功能糖生產中產生的玉米芯廢渣生產第2代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產品;互聯網產業,數字營銷:憑借大數據深度挖掘和使用能力,對來自海量媒體受眾消費行為和軌跡進行實時追蹤;以自有DMP SSP平臺為依托,為來自百度網盟、導航、電商等眾多領域的客戶提供數字營銷、APP推廣營銷服務。數字發行:以移動運營商為核心渠道,專注于數字內容發行,產品線主要包括手機游戲、文字閱讀、動漫、短信、IVR等產品的發行推廣和運營維護等。
公司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中審議了《關于選舉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的議案》《關于選舉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的議案》《關于選舉公司第四屆監事會監事的議案》,公司2017年度股東大會通知中未披露上述議案中董事、監事候選人持有公司股票的數量。*ST龍力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的規定。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山東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3】
該公司可謂是危機重重。
公告顯示,公司2017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且公司2017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1.1條的有關規定,若公司2018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繼續為負值或2018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將自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之日起,對公司股票實施停牌,并在停牌后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此外,2018年1月11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編號:魯證調查字[2018]1號)。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公司尚處于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階段。
2018年5月8日收到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通知書》稱,禹城市惠通建筑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提出對公司的重整申請。詳情請見公司于2018年5月8日披露的《關于被債權人申請重整的提示公告》(公告編號:2018-062)。該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公司于2019年3月6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于對山東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19】第179號),要求公司對2018年業績快報及業績預告相關事項做出書面說明。公司對關注函已經進行了回復,詳情請見于3月9日披露的相關回復公告。
這公司是原本是國內第一家實現低聚木糖工業化生產的企業,在國內低聚木糖行業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如今的暫停上市讓它危機重重。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1、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根據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在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對被審計單位年度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2、稅務審計報告是稅務審計人員根據稅務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被審計單位的納稅行為和納稅事項進行評估,并發表意見的書面文件。 上述兩個報告各有不同,審計報告主要是對被審單位年度經營成果和財務制度執行情況作出的書面評價;稅務審計報告,主要針對被審單位的納稅行為和納稅事項進行評估做出的書面文件。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企業都需要做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而稅務審計報告,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進行稅務檢查而作出的報告。希望能幫到你,祝你進步!
···································^^····································
財務審計報告主要是按會計準則、企業制度為標準,由具有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出具的關于企業會計的基礎工作即計量,記賬,核算,會計檔案等會計工作是否符合會計制度,企業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項的報告,是對財務收支、經營成果和經濟活動全面審查后作出的客觀評價。基本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投資者權益、費用成本和收入成果等。 稅審是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對企業所得稅進行匯算清繳的一種稅務審計,主要是從稅法的角度確認企業的盈利與虧損,由具有稅務審計資格的稅務師事務所的注冊稅務師出具的關于企業所得稅有關情況的報告.還有一些專項的稅審是涉及除所得稅以外的各類稅稅的審計,如有關增值稅的返還,房產稅的減免等
···································^^····································
在深圳,辦理營業執照一般是3個工作日左右。 一、在深圳,注冊公司的流程如下: 核名稱——提交資料——等待審核——通過審核領取執照——刻章——公司開戶 二、注冊套餐會比較優惠些,套餐里面包括的內容比較齊全,有以下內容: 1.注冊公司; 2.做賬報稅一年; 3.按時年檢年報; 4.刻章:包刻公章,私章,財務章,如需刻發票章或者其他章均可統一說明; 5.指導如何開票; 6.開通電子稅務局; 7.啟用稅種; 8.日常的財稅咨詢。 三、注冊公司所需的資料有: 1.公司名稱:深圳/深圳市+字號+行業+有限公司 2.注冊地址:真實有效 3.注冊資金:認繳制,不用實際出資 4.經營范圍 5.法人股東監事身份證拍照,具體股權比例 6.U盾:用來網上簽名的,辦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中的一個(辦理深圳的U盾),辦理時需要激活,或者辦理數字證書 7.法人電話號碼(辦理U盾時跟銀行預留的號碼一致) 注:辦的是除深圳外的銀行卡開通的深圳U盾是不能簽名,必須都是深圳市內的 相關資訊有什么不明白可@me.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
我受市政府委托,現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深圳市2018年度績效審計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基本情況
按照《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規定,市審計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民生發展”為專題,組織開展績效審計,發揮審計工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的重要作用。本年度專題績效審計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繼續開展“城市質量提升年”的工作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及時跟進審計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政策貫徹落實方面,對投資項目“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廣東自由貿易區前海蛇口片區(以下簡稱前海自貿區)金融發展與創新情況、市本級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運作情況開展了審計調查。二是財政資金扶持方面,對高新技術企業扶持資金、糧食儲備物資財政補貼開展了專項審計調查。三是服務民生發展方面,對福田交通樞紐換乘中心、市人民醫院、全市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四是資源環境提升方面,持續對全市治水提質2017至2018年建設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審計,選擇羅湖區、鹽田區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審計。
市審計局本年度安排的其他審計項目也高度關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服務民生發展,積極向績效審計延伸,分析評價資金管理使用和項目建設運營的經濟、效率和效果,深入揭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各區(新區)審計局2018年按計劃組織開展了15個績效審計項目,關注科技與產業發展、治水提質、文體建設等,審計工作情況分別向同級人大報告。本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共反映4個方面46個問題,市審計局已分別出具審計報告,提出審計處理意見,有關單位正在落實整改或調查處理之中。
二、政策貫徹落實項目績效
(一)項目情況。
市審計局本年度在“放管服”改革、金融發展與創新、“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等方面,選取了3個項目開展專項審計調查。“放管服”改革方面,審計了投資項目“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重點關注優化營商環境、強區放權、簡化審批流程等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金融發展與創新方面,審計了前海自貿區的金融發展與創新,重點關注促進金融業發展與創新等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數字政府”建設方面,審計了市本級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運作,關注“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的落實情況。
(二)總體評價。
投資項目“放管服”改革推進方面。市政府出臺《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管理規定》《深圳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報建登記實施辦法》,提出“深圳90”的改革目標,即建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辦理完成總審批時間不超過90天,投資項目審批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開展強區放權改革以來,全市共下放事權144項。其中,市交通運輸委壓縮了6項投資項目事項的審批時限;市水務局將16項行政審批精簡為11項,將承諾辦理時限由55個工作日壓縮為20個工作日。各區(新區)推出簡化流程、分類管理、優化服務等措施,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
前海自貿區金融發展與創新方面。前海自貿區成立以來,不斷推動金融業開放創新,已設立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124家,QDLP(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企業41家。全國首家CEPA(內地與港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消費金融公司和港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分別獲準設立。2017年,前海自貿區注冊企業實現增加值2,030.26億元,同比增長43.4%;實現稅收收入344.98億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前海片區注冊金融企業5.8萬家,從業人員12.95萬人;金融業實現注冊增加值711.27億元,占比46.6%,在片區內所有行業排名第一。
市本級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和運作方面。全市以重點領域政務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推進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電子政務項目,包括啟動“數字政府”建設專項規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辦理入戶“秒批”、推進“不見面審批”“全城通辦”“三十證合一”等,構建了黨政機關網絡、安全和應用支撐平臺、基礎信息資源庫、政府電子公共服務門戶等統一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框架,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政務信息化水平在全國同行業部門中位居前列。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落地,納稅服務正式開啟區塊鏈時代。深圳市信息社會指數連續4年排名全國第一,成為國內唯一進入信息社會發展中級階段的城市。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市本級立項政務信息化項目共175個,涉及單位92個,總金額156.02億元。
(三)主要問題。
1.強區放權改革“放”與“接”銜接不夠順暢。一是事權下放標準不統一,審批流程難以上線,存在一定監管漏洞。主要原因是投資審批事權下放碎片化,審批事項變動頻繁,投資項目配套制度跟不上等。如市水務局下放的4項事權,分別按投資主體、建設規模、屬地管理、重點區域下放,標準不統一,導致事權交叉重疊。如各區(新區)住房建設部門承接了道路工程審批事項,但由于設立依據、申請材料及辦理流程等與現有系統不一致,且現有系統無相關審批權限,導致審批業務難以上線實施。二是不同部門事權下放協同性不夠,一定程度抵消了投資項目的放權效果。如跨區建設的梅觀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華為立交F匝道工程,其建設事權未下放,但工程規劃用地許可審批及建設用地許可審批已下放,相關許可要按照龍崗段、龍華段,分別報至兩區規劃國土部門審批,增加了辦事次數。
2.前海自貿區金融業發展與創新存在制約因素。一是部分項目未按計劃使用產業發展資金,影響財政資金績效。2016年、2017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未能按計劃和用途及時足額使用產業發展資金,2016年年初計劃支出6億元,實際支出1.74億元,占比29%;2017年年初計劃支出7.19億元,實際支出0.2億元,占比2.78%。未使用資金轉入產業引導基金,截至2017年底,管理局產業引導基金歷年累積沉淀資金已達17.99億元。 二是部分金融政策需進一步推進落實。2010年以來,共有10項金融政策存在部分工作未完成或未推進。其中,在境外設立機構并開展人民幣保險業務相關工作未完成;擴大自貿試驗區支付服務領域、征信服務業相關工作,以及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與港澳地區征信產品互認機制相關工作也未推進。三是跨境雙向發行人民幣債券有待深度推進。截至2018年10月,前海自貿區注冊企業中,只有1家企業到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前海自貿區注冊企業的境外關聯企業中,只有2家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注冊企業發行數量和額度均處于較低水平。
3.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存在不足。一是缺乏統籌規劃,系統資源整合不到位。市水務局等7個部門及其下屬49個單位分頭建設使用不同的OA辦公系統。二是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建設不足。網絡互聯、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平臺接口、安全架構等政務信息系統基礎性、共性和關鍵性技術標準規范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深圳市電子政務項目檢測驗收規范》已在2014年12月31日失效,至今未頒布新的相關制度。三是立項不規范,未開展后評價工作,項目建設缺乏閉環管理。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未通過市信息化主管部門技術審核的情況下,市發展改革委批復133個政務信息化項目立項,也未對歷年市本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成后的實際效果、項目效益等方面進行評價。
4.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水平不高。一是共享平臺接入率不高。截至2018年8月,在126個市本級一級預算部門中,有67個部門接入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占比53.17%。二是資源目錄數據歸集率不高。截至2018年8月,在5000類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中,有2259類資源無數據,占45.18%。三是共享數據質量不高。截至2018年7月,在接入市共享平臺的33個部門575類基礎信息資源中,226類資源存在可相互校驗的數據不一致的問題,412類資源存在數據值不符合數據規范或行業標準的問題。四是數據更新不及時。2012至2018年,5000類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中,有2259類未更新過數據,占45.18%。
5.利用信息化手段監管不到位。審計發現,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未統一建立疫苗冷鏈監測系統,不利于及時發現和處置疫苗冷鏈配送環節的異常情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統未共享各醫院診療系統相關數據,不利于全市傳染病疫情的及時監控。市急救中心的120調度系統未與急救網絡醫院診療系統和110報警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不利于最優調度急救設備,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四)審計處理。
1.對于強區放權改革“放”與“接”銜接不夠順暢的問題。審計建議,市編辦、法制辦要全面整理歸集投資審批改革涉及法規,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組織制訂更加完善全面系統的政策法規、實施細則等。市水務局要及時梳理與現行工作機制不符的情況,盡快報法制部門研究。市交通運輸委要加強與住房建設局溝通,編制工作指引,提供指導協助。各部門要建立暢通有效的事權協調對接機制,確保下放事權“接得住”“管得好”。
2.對于前海自貿區金融業發展與創新存在制約因素的問題。審計要求,管理局要嚴格按目標和計劃使用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對金融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落實促進前海金融發展與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擴大人民幣跨境雙向使用先行先試工作。
3.對于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存在不足的問題。審計要求,市水務局等7個部門要做好政務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工作,推進集約建設。市信息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務信息化技術標準規范體系,盡快修訂和頒布相關規章制度,強化電子政務規范化管理。市發展改革委要根據市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審核意見,審批政府投資政務信息化項目立項申報材料,完善項目建設閉環管理機制,開展項目后評價工作。
4.對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審計要求,市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按照《深圳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推動提高平臺接入率和數據歸集率,督促各單位提高共享數據質量、及時更新數據。
5.對于利用信息化手段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審計要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全市統一的疫苗冷鏈監測系統,完善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市急救中心要加強120調度系統與急救網絡醫院診療系統、110報警系統的接口開發,進一步提升實時信息共享水平。
三、財政資金扶持項目績效
(一)項目情況。
市審計局本年度在產業扶持、儲備物資補貼方面,選取了2個項目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產業扶持方面,審計了全市2015至2017年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情況,重點關注專項資金資助的57個項目。儲備物資補貼方面,審計了2017年糧食儲備財政補貼管理使用情況,重點關注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儲備費用補貼、儲備任務完成情況等。
(二)總體評價。
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方面。2015至2017年,市財政撥入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28.34億元,主要用于資助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6類戰略新興產業,其中資助高新技術企業項目550個,資助金額合計15.88億元。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生物技術、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得到較大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涌現出一批競爭力較強、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資助項目在創新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2015至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7870家增至14913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5524家增至1123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346家增至3683家。
糧食儲備財政補貼方面。2017年,按照省政府下達的深圳市糧食儲備任務,深圳市全年已預撥該年度糧食儲備費用補貼資金 9.14億元。市經貿信息委等主管部門及時制定全市年度糧食儲備計劃,探索異地儲備方式,建立穩定的購銷合作機制,2017年出臺量化評分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儲備糧監管體系建設,按年度計劃2017年檢查了糧食儲備企業15家、庫點40個。寶安區、龍崗區、深糧集團和12家非國有企業等糧食儲備責任單位認真落實儲備任務,儲備糧總體質量良好。
(三)主要問題。
1.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制度未及時修訂,項目審批不夠嚴格。一是未及時修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有關規定。2009年以來,市政府印發《深圳生物產業振興發展政策》等文件,其中規定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資助年限截至2015年,對2016年以后未作規定。市財政委等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圳市生物、互聯網、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有效期為2016年6月18日,該文件已失效。目前,市財政委、科技創新委等主管部門未修訂上述文件,仍在參照執行。二是審批把關不嚴。審計抽查發現,有7個申報項目未按要求提供第三方出具的上一年度財務審計報告書,市科技創新委仍審批通過上述項目的專項資金資助。三是審批效率有待提高。2015至2017年,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共資助550個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從項目受理至項目簽訂合同,平均耗時108.2天。例如市科技創新委規定在25日內完成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受理審批中的2個環節,但實際操作中仍有37個項目超過上述時限,其中最長用時77日。
2.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付和使用監管不力。一是違規提前支付。專項資金資助的34個項目中,按照合同規定應保留資金1,882萬元,在項目驗收通過后方可使用。截至2017年12月底,上述項目剩余資金1,050.28萬元,提前支付了831.72萬元。二是超合同規定期限支付。2015年,專項資金資助的2個項目中,合同規定項目實施期限截至2017年12月31日,但上述項目仍于2018年獲得39.22萬元,用于支付會議費、物料采購費。三是未追回項目資金。2015至2017年,有32個高新技術企業項目驗收未通過,應追回資助資金6,051萬元。其中,3個項目實際驗收未通過;29個項目因超過合同規定期限半年以上未申請驗收,視同驗收未通過。截至2018年9月,已追回資助資金253.08萬元,尚有5,797.92萬元未追回。
3.糧食儲備管理不夠到位。一是糧食儲備管理相關制度未及時修訂。現行的《深圳市糧食儲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2008年發布,由于職能分工、糧食儲備規模和模式發生了變化,已不符合實際情況。截至2018年9月,市發展改革委、經貿信息委未啟動修訂工作,不利于糧食儲備工作的順利開展。審計發現,《深圳市政府糧食儲備費用包干操作規程》(以下簡稱操作規程)沒有結合實際制定分品種結構的補貼標準,易造成多付資金利息占用費。2017年,市屬糧食承儲企業其他原糧(玉米、高粱、大豆)采購單價為1,675.94元/噸,小麥采購單價為2,810.35元/噸,均低于操作規程核定的單品種價格標準2,857.14元/噸。同時,目前執行的預撥補貼標準也缺乏依據,不利于財政資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降低存儲費用。二是糧食儲備品種結構需進一步優化。2017年糧食儲備計劃中,大米和稻谷占比19.47%,小麥和面粉占比56.24%,玉米等其他原糧占比24.29%。根據市經貿信息委2017年《深圳市城鎮居民糧油消費調查報告》,居民糧食消費中大米占比82.25%,面粉占比15.22%,玉米等其他類僅占2.53%。糧食儲備計劃與本市居民消費在品種結構上差異較大。三是對糧食承儲企業的日常監管不到位。2011至2017年,市經貿信息委未對承儲企業進行年度考核,2018年6月才開始實施以前年度的考核。截至2018年9月,該項工作正在進行。市經貿信息委未完成異地儲備應急預案制定工作。在部署儲備糧任務時,未與承儲企業簽訂委托承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糧權歸屬等。四是未通過競爭機制引入糧食儲備企業。按照管理辦法,主管部門要采用招投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委托承儲企業儲存、管理政府儲備糧。目前,市經貿信息委采用資格評審方式選取部分糧食承儲企業,引入方式與管理辦法要求不一致,公開市場競爭程度有待提高。
(四)審計處理。
1.對于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制度未及時修訂,項目審批不夠嚴格的問題。審計要求,市財政委、科技創新委等資金主管部門要結合國家和省市關于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積極溝通協調,及時修訂有關規定。市科技創新委要按照相關法規要求,嚴格執行項目申報審批環節的把關工作,縮短項目流程各環節占用時間,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2.對于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付和使用監管不力的問題。審計要求,市財政委、科技創新委等資金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認真履行主管職責,加強對資金托管銀行的監管,及時追回已撥資金。市審計局已作出審計決定,責令主管部門追回已撥資助資金5,797.92萬元。
3.對于糧食儲備管理不夠到位的問題。審計要求,市經貿信息委要會同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委等部門,盡快修訂管理辦法,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市財政委、經貿信息委要結合品種儲存條件和輪換方式,研究制定分品種補貼標準和預撥補貼標準。市經貿信息委要嚴格履行監管職責,進一步優化糧食儲備結構,優化非國有糧食儲備單位引入機制,確保全市糧食儲備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四、服務民生發展項目績效
(一)項目情況。
市審計局本年度在交通、醫療、體育等領域,選取了3個項目開展專項審計調查。交通建設方面,審計了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項目,重點關注2015至2017年建設運營情況。醫療衛生方面,審計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市人民醫院的項目建設及運營情況,重點關注內科大樓、外科大樓、龍華分院二期改造、“三名工程”等。體育場館方面,審計了2015至2017年全市體育場館的建設管理情況,重點關注市體育中心、福田體育公園、大運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等4個體育中心,深圳中學、深圳市高級中學等2所市屬學校管理的體育場館。
(二)總體評價。
交通建設方面。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總建筑面積為13.7萬平方米,計劃滿足長途客運日發送旅客7萬人次,公交高峰每小時發送1.3萬人次的需求。截至2018年6月,該中心共有進站長途班車800臺,班線162條。2015年、2016年、2017年,實際開通公交線路數分別為30條、31條、29條。該中心被評定為一級汽車客運站,獲得了“全國交通系統文明示范窗口”“全國道路客運百強誠信客運站”等稱號。
醫療衛生方面。隨著新建醫療建設項目、醫療設施的投入,市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和科研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通過建立全國第一家基于云平臺的“網絡醫院”,探索“互聯網+健康醫療”新模式,提供健康指導等便民利民服務,不斷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開展“三名工程”,陸續啟動204項科研項目,獲得專利100項,241項新技術、新項目得到運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智慧醫院”稱號及6項科技獎勵。
體育場館方面。近年來,全市體育場館運營逐步進入正軌,群眾性體育入場人次逐年增加,順利舉辦一系列大型體育文化賽事,促進了本土文化和旅游的發展,增強了城市輻射力和影響力。市體育中心為全市競技體育提供訓練基地,在游泳、網球等群眾性體育運動培訓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福田體育公園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深圳灣體育中心和市體育中心商業配套場地出租收入逐年增加,為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打下了良好基礎。學校體育場館為學生體育鍛煉提供重要場所,發揮了較好作用。
(三)主要問題。
1.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運行效益未充分發揮。一是社會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其中,長途客運方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日均發送班次2000班,日均發送旅客7萬人。2015至2017年,實際發送班次為報告預測值的37%、36%、29%。實際發送旅客為報告預測值的7%、6%、5%。詳見下圖。
社會停車場方面,實際建成781個停車位,但物業管理單位發放了免費停車卡562張,占比71.96%。二是經濟效益未充分發揮。其中,長途客運方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年營業收入為8,921.6萬元。2015至2017年,實際營業收入與報告預測值偏差均在50%以上,差距較大。詳見下圖。
出租物業方面,存在管理不規范問題,造成財政收入損失1,898.02萬元。包括應收未收金額1,111.12萬元,租金標準低于政府指導價少收金額346.28萬元,少計出租面積和少計合同違約時間導致少收金額370.48萬元,應繳未繳租金收入70.14萬元。社會停車場方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年收入為408.8萬元。2015至2017年,實際上繳收入僅為報告預測值的3.23%、5.44%和5.14%。
2.市人民醫院“三名工程”管理不夠規范,運行績效有所下降。一是“三名工程”協議未約定違約責任。市人民醫院于2015年引進了2個“三名工程”團隊,協議合作期均為5年。由于上述團隊未按照協議來深工作,其在2次績效考核中均為D等次(最低等次),從2018年起對2個團隊終止財政資助。由于合作協議未約定違約責任和處理方式,目前市人民醫院尚未與上述團隊辦理后續法律手續。二是“三名工程”目標未達預期。2015至2017年,由于“三名工程”團隊帶頭人及成員大多為原單位院長或科主任,引進的22個團隊普遍存在帶頭人來深工作時間不足的情況,平均到崗率48.72%。由于市人民醫院科室醫療服務工作量大,績效分配制度不合理,派出學習人員積極性不高等,有6個科室未在“三名工程”引進團隊所在醫院或學科學習,占比27.27%。三是市人民醫院在運行績效考核中總體排名有所下降。根據2015至2017年市屬公立醫院運行績效考核報告,在參加考核的10至12家公立醫院中,市人民醫院排名從第三下降到第五。就醫總體體驗度(醫療服務公眾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市人民醫院在近三年考核中均排名末位。
3.體育場館管理和運營水平需進一步提升。一是體育場館未設定清晰系統的社會效益目標。由于公有大中型場館基本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委托其他類別企業管理,市區體育主管部門未專設場館管理機構,未對場館管理單位制定清晰系統的社會效益目標,無系統完整的社會效益考核計劃,如對體育場館每年服務人數未提出要求,考核過程流于形式。二是部分游泳、羽毛球和網球場館使用率低。在4個體育中心游泳館中,2017年使用率最高的福田體育公園游泳館平均入場22.67萬人次,低于香港特區政府管理的游泳館平均入場32.5萬人次。市體育中心、福田體育公園和深圳灣體育中心羽毛球場使用率為26.19%、69.42%和71.58%,網球場使用率為24.2%、32.97%和49.18%,遠低于香港特區政府管理的體育場館使用率。三是體育場館票價較高,部分場館票價無彈性。如游泳場館成人單次票價中,市體育中心為每位50元,其它3個體育中心為每位40元,高于廣州市的每位20至35元,市體育中心和深圳灣體育中心也未按規定設置學生、兒童和軍人優惠票。由于市體育中心游泳館冬季票價無優惠,2017年淡季的月平均收入約為旺季的三分之一,淡季場館使用效率低。四是商業設施未充分發揮效益。市體育中心管理117處獨立物業和場地,分別由不同子公司管理,租金水平標準不一致、總體水平偏低。2017年,商業、餐飲、娛樂、宿舍月租金分別為每平方米96.7元、65.79元、82.17元、24.59元,均低于商業、住宅的市場指導價每平方米130元、50元。大運中心運動員公寓改造期長達5年,至今仍未投入使用;20間商業玻璃房未通過消防審批,建成后長期未發揮效益;商業面積出租率46.47%,出租收入不足導致需通過財政補貼維持場館正常運行。五是個別學校體育場館未按規定開放。如深圳中學、深圳市高級中學管理的田徑、游泳、羽毛球、網球等場館,占地面積10.45萬平方米,未按有關規定向市民開放。
(四)審計處理。
1.對于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運行效益未充分發揮的問題。審計建議,市交通運輸委要根據現代交通出行方式的變化,結合地面、地下和城際、近郊等公共交通資源現狀,全面整合、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推動在一個公共交通網絡平臺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此外,還要進一步規范社會停車場使用和物業出租行為,提高交通樞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對于市人民醫院“三名工程”管理不夠規范,運行績效有所下降的問題。審計要求,市人民醫院要盡快完善與“三名工程”團隊的法律手續,充分考慮協議執行中的困難和風險。要嚴格按照協議強化日常工作管理,督促引入團隊認真履行合作義務。要利用引進醫學團隊優勢,加大外派進修培訓力度。
3.對于體育場館管理和運營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的問題。審計要求,體育場館主管部門要充分履行職責,制定清晰系統的體育場館中長期社會效益目標,加強年度考核。場館管理部門要因地制宜,認真分析場館利用率低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使用效率;要充分認識公共體育場館的公益性質,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對游泳、羽毛球、網球和籃球等群眾性體育項目要適當降低收費標準,增加優惠措施,降低居民鍛煉成本。市體育中心和福田體育公園要完善物業管理辦法,提高租金水平。大運中心要加強對現有物業的規劃管理,增加租金收入。市教育局要對中小學體育場館的開放情況進行梳理,確保學校體育場館按規定向居民開放。
五、資源環境提升項目績效
(一)項目情況。
市審計局本年度在治水提質、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了3個審計項目。治水提質方面,繼續跟蹤審計了全市治水提質建設計劃執行情況,重點關注項目建設和正本清源、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審計了羅湖區、鹽田區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關注土地、森林、水、大氣等自然資源的管理使用情況。
(二)總體評價。
治水提質建設計劃執行方面。各責任單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進治水提質項目建設,積極整改審計發現問題,不斷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2017年治水提質建設計劃共安排項目468個,當年完工160個,有272個未完成項目安排到2018年續建,有35個未完成項目未列入2018年建設計劃。2018年治水提質建設計劃共安排項目397個,計劃完成投資336億元。截至2018年9月30日,2018年治水提質項目已全部啟動,其中完工62個,正常推進264個,進度滯后71個;已完成投資217.62億元,完成率64.69%。85條黑臭水體整治均已開工,有69條截污工程進度過半。已完成2447個小區的正本清源改造,完成率44.33%。新建污水管網1758.7公里,完成率74.74%。
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羅湖區、鹽田區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推動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明晰、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機制。羅湖區堅持“綠色更新、環保更新、科技更新”理念,采用街區制、海綿小區、智慧小區、地下綜合管廊、綠色建筑、建筑工業化、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等七大新興技術規范,引導城市綠色更新與功能提升、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等協調聯動,入選聯合國環境署“SUC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鹽田區連續6年獲得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第一名,主要河流鹽田河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小梅沙河水質達到Ⅲ類標準,開展智能化垃圾減量分類小區(城中村)228個,智能化分類收集覆蓋率達100%,建成環境優美的綠道系統,實現轄區山海景觀資源互聯互通。
(三)主要問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