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什么?
金錢可以是一疊紙。我錢包里就有美國的紙幣,歐洲的紙幣,香港的紙幣,當然還有中國的紙幣,他們有什么區別,圖案不一樣,花紋不一樣,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都是紙。香港的十塊錢還特別點,是塑料做的,可好看了。
金錢可以是一個數字。是可以多一個0的,少一個0的,這個數字是虛無縹緲的,是存在于各種顯示屏上的。
這個紙,這個數字,是有魔力的,夢幻的。是可以讓人肝腸寸斷,又可以讓人欣喜若狂的;是牽扯到人性的,有時候還可以戰勝情感,戰勝顏值,戰勝基因的;是可以讓你不用工作曬太陽喝咖啡的,也是可以讓你下雨天都要淋雨像狗一樣工作的。
有點sad的是,這個紙和這個數字唯獨不可以讓你起死回生,讓你長生不老,有點pity的是,這個紙和這個數字也很難讓每個人都幸福和有安全感。
金融家們可能對于金錢還可以有更多精妙的言論。我覺得金錢是等于資源的,那張紙,那個數字只是它掩蓋自己的面具。人是屬于自然的,這個世界的資源就那么多,每個人資源擁有的多和少還是有所區別的。
安全感是什么?
安全感就是信任與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脫離一切外在的,內心底處的一個信任自己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自信,對于未知的信心,與他人無關。
每一個人生來都是安全的。
這不安全感是后來才習得的。可能是自己在折騰自己,可能是焦慮引起,是值得反思和探索的。
那么金錢能帶來安全感嗎?
或者說金錢能否帶給自己一種自信,這種自信是現在的,未來的,也就是持續的都相信自己還可以繼續過上"社會層面上的美好生活"嗎?社會層面上的美好生活是指衣食住行都無憂慮。
俗話說"錢滾錢","人生的第一桶很重要"。從生活實踐看,兜里有上百萬和幾千塊的體驗是不多的。有上百萬意味著有了一定的資源可以去賺更多的錢,有時候有一個好的項目,但是沒有錢也是無濟于事。
人們總是喜歡在燒烤攤和咖啡館談大項目和大資金。那些燒烤攤和咖啡館的桌子就是聽著太多的大項目,大資金而不堪其重其大,無奈變舊,最后淪落到被店主丟棄的。丟棄的不只是桌子,還有那些大項目,大資金。它們要么就夭折了,要么就是因為兩個字,"沒錢",而成為咖啡杯或者一次性杯子最后那兩成渣液,是留下來為了夢想,為了沒錢而無濟于事干杯的。
這樣說金錢是可以帶來安全感的,此時它是謀生的倚天劍屠龍刀,手里握著件利器和空手空腳去戰斗還是不同的。
但是!萬一有一天倚天劍屠龍刀不見了,那怎么辦?那就terrible了。可是人家武林高手絕對不是單靠一件武器而稱霸天下的。還有一種"內功"。
這種"內功"是搶不走,奪不掉,丟不了的,是日積月累修煉出來的,是在骨子深處的,變成人格的一部分的,是堅信自己可以戰無不勝的,越挫越勇的。這種"內功"就是安全感。
把"內功"比作安全感是想說明,有些賺錢的良好的體驗,付出努力而得到的"甜頭"是比現成的還有意義的,可以讓自己對自己更加滿意,開心與自信。
這時候內心的OS是:"老子才不需要什么倚天劍屠龍刀,我也不需要知道什么"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我堅信憑借我的努力和付出,總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下一個馬云"。
"金錢能帶來安全感嗎?"這個問題還可以延伸到究竟多少錢,才可以帶來安全感?
假如是多多益善的話,那么最低什么多少錢能帶給你安全感?而不是感覺到焦慮,和來自生存的惡意。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在衣食住行都成問題的和生理需求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假如一個人一味得視"金錢如糞土",遠離金錢,這個人首先肯定是窮的,再者可能有一些人格方面的障礙,偏執,尖酸與懶惰。這是"偽君子"的防御。金錢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尊重。
假如一些人把錢看得高于一切,無論多少錢都無法填補內心的安全感,那么此時可能追求的就不是金錢,金錢在這里只是潛意識深處的替代物,比如說缺乏安全感,愛或者關注。如果不去探究深層的心理,那么這種為了錢而錢的努力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的都是隔鞋搔癢,得到的都是鏡花水月。
那么這里金錢的多少是有點意思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是可以看出自己點什么來的。
最后。
厲害的人總是把賺錢當做游戲,聰明的人都是因為美好生活而工作賺錢,有智慧的人壓根不考慮賺錢,他們考慮藝術與心靈。
普通人,如我,哪來的安全感。一無所有,兩袖清風。
唯一慶幸自己有點什么陪伴我的是:
沒錢和焦慮。
(文:賴東輝)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