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認為,人在出生時就沒有思想,思想或個性。人類智慧中的空白石板的概念最先被十世紀的伊斯蘭哲學家Ibn Sina所倡導,更著名的是Avicenna . Avicenna提出的人類心智在出生時是純粹的潛力,沒有形式和內容。這一觀點與當時歐洲哲學的主流觀點相沖突,即人類嬰兒出生時就被一個先前存在的靈魂所居住除了少數哲學家外,在接下來的600年里,這一觀點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1607年,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發表了他頗具影響力的論文,洛克關于人的思想,是后來關于人的思想的一篇文章,洛克的思想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影響深遠。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紀90年代發展他的心理學思想時,他提出,人類的個性完全是由童年時期的經驗所形成的,這是另一片空白。二十世紀的科學發現對空白板巖理論的許多原理提出了挑戰。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許多特征,如性、情感,甚至語言技能,也可能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其他研究表明,即使真正的人格在出生后才形成,人格的框架也可能在出生時就存在。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在2002年出版的《空白石板》(the Blank Slate)一書中收集了許多這樣的理論,空白版的概念一直是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熱烈討論和爭論的話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