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 ho"是一個中文表達的英語化版本。它是二戰期間在中國工作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口號。一部關于這個營的流行電影使這個短語在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被廣泛使用。它最初的英語意思是勇敢和在危險面前充滿熱情。后...
"gong ho"是一個中文表達的英語化版本。它是二戰期間在中國工作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口號。一部關于這個營的流行電影使這個短語在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被廣泛使用。它最初的英語意思是勇敢和在危險面前充滿熱情。后來,這個詞被用來諷刺,意思是即使沒有理由也能保持這種熱情的人。

二戰期間,好萊塢制作了一部名為"工合"的宣傳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卷入了與鄰國日本的戰爭,與工業化和人口增長的問題作斗爭。中國共產黨人在富有同情心的美國人的幫助下,發起了援助工業集體的倡議,或合作社。中國的短語"ngyèhézuòshèshèem>被作為這項倡議的口號;它的意思是"共同努力",這是一個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很重要的概念。這個短語被縮短并英語化為"gong ho",以便參與該計劃的英語使用者使用;"工浩"是一個中文表達的英語化版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埃文斯·卡爾森(Evans Carlson)被任命為海軍陸戰隊第二突擊師,后來被稱為卡爾森的突擊隊。這些突擊隊類似于現代美國軍隊的特種部隊。他們駐扎在中國,對日本占領的領土進行秘密突襲。為了提高部隊士氣,卡爾森采用了"工合"的口號,"用它來表示對軍事指揮部的忠誠和絕對忠誠。這個口號很快也被其他海軍陸戰隊使用。1943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在繼續的時候,好萊塢制作了一部關于卡爾森襲擊者功績的電影這部電影叫《工合!是戰時宣傳,是美國本土受眾的一種流行文體。它使這個詞在美國公眾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戰爭結束后,美國及其盟國開始關注反對共產主義的政權,冷戰時期,美國軍隊中的許多人對結束共產主義抱著堅定的態度;到那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詞是從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的。在隨后的幾十年里,軍事領導人和其他美國人的反共情緒依然高漲。其他人認為軍事行動應該是最后的手段。他們諷刺地使用了"工合"這個詞,例如,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1964年的電影《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中斯特林·海登(Sterling Hayden)經常這樣描述這個角色。這個不平衡的軍事指揮官冒著世界性災難的風險,挑起了對蘇聯的進攻。"工合"一詞很快就有了現在的含義,成為一個熱情的人對他或她的職責過于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