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可追溯到17世紀,當時說話人或作家可以引用圣經中的一段話來支持一句話。成語"章和節"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英國,圣經被認為是所有話題的權威。此時,圣經已經被組織成章節和詩句,以幫助讀者和學生找到經文和引用經文。說話者或作家會引用一段經文,然后引用圣經中能找到的那本書,以及章節和詩節的編號來支持一個陳述。很可能是字面上的用法大約在1620年,這個短語在17世紀的著作中被用來字面上要求圣經權威來支持一個陳述。到了19世紀,這個短語變成了比喻的用法。到了19世紀,大多數人在要求章節和詩句時都會明白,一位演講者要求權威的信息來源來支持信息。在現代用法中,這個習語通常不用于表示對圣經的引用,而更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對某個主題的透徹了解,以及在何處發布的權威機構可以支持這些知識如果兩個人對一個話題意見不一,一個人可能會要求另一個人提供支持該觀點的章節和詩句。這個人可能會要求參考圣經,但更可能要求世俗權威人士提供公認的參考,假設討論本質上不是宗教性的。一個相關的成語是"依書而行"也指《圣經》是終極權威。"經書"一詞與"章與節"幾乎同時使用,指按照《圣經》的指示采取行動。今天,根據這個成語采取的任何行動都可以參考這個成語。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