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托馬斯"是根據復活的耶穌的場景改編的基督第一次出現在使徒面前。在他第一次出現之后的一個星期,耶穌再次出現在他的使徒面前,這次邀請托馬斯去感受他的傷口。雖然圣經中沒有提到多馬是否接受了耶穌的邀請,但《約翰福音》第20章的經文,這表明多馬已經獲得了他所要求的證據,因為他立即將耶穌稱為"我的主和我的神"。他是耶穌復活后第一個承認耶穌神性的人,完全相反,在這之后,他被稱為"信徒托馬斯"。在基督教教義中,多馬常被視為悲觀主義者。他也常被用作一個例子,說明人們不應僅僅因為沒有親眼見過耶穌而遭受缺乏信仰的痛苦作為謂語形容詞的句子。"我曾經是一個多疑的托馬斯"或"我的朋友是多疑的托馬斯類型"都是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如何使用的例子一個類似的慣用表達方式是"超越懷疑的陰影",它指的是毫無疑問的證據或證據。這是托馬斯在相信耶穌確實復活之前所需要的證據。這一圣經場景也被用作著名藝術作品的主題。1511年,偉大的德國畫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創作了一幅被稱為"懷疑的托馬斯"的杰作,這幅畫是杜勒創作的36幅作品的一部分。1602年,巴洛克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之一卡拉瓦喬,他還把這幅圣經中的場景作為他的畫作《圣托馬斯的不信》,大多數人只是把這幅畫稱為懷疑托馬斯。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