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經常將流行故事改編成劇本,供舞臺使用。在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第十二夜"這個節日在主顯節之前,標志著圣誕節十二天的結束。在1月5日的晚上,狂歡者用特殊的飲料和美味佳肴來慶祝節日的結束。戲劇、音樂和游戲是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莎士比亞;《第十二夜》部分取材于一個短篇小說。第十二夜慶祝活動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元素就是社會秩序的顛倒。狂歡者會穿奇裝異服,通常穿著與他們的社會地位不符的衣服。仆人可能扮演主人的角色,而地位高的人則扮演仆人的角色然而,節日的混亂并沒有持續下去,在夜晚結束時,社會又恢復了正常。這些主題中的一些出現在戲劇中,這似乎是為在這個節日里演出而寫的。例如,女主人公維奧拉穿著男裝,被誤認為是男的。同樣,愚蠢的仆人馬爾沃利奧渴望成為一個領主,穿著可笑的衣服,以贏得美麗的貴族婦女奧利維亞的心除了這些主題之外,莎士比亞還從1581年巴納貝·里奇出版的《阿波羅尼厄斯和西拉》中汲取了一些情節元素。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年輕的女人西拉在追求她所愛的對象時遭遇了船難,她穿著從殘骸中打撈出來的男式衣服,在這個故事中,西爾維奧錯認為她和莎翁的妹妹是同一個男人,最終被誤認為是莎翁和西隆的姐妹兄弟姐妹的身份暴露了。希拉嫁給了阿波羅尼厄斯,西爾維奧嫁給了有錢的女人,一切都解決了。故事的基本情節與莎士比亞的非常相似。《阿波羅尼厄斯和西拉》的故事本身借鑒了一個可以追溯到羅馬劇院的關于錯誤身份的故事的悠久傳統。普勞圖斯的喜劇《麥納克米》同樣處理同卵雙胞胎之間的錯誤身份;它是莎士比亞《錯誤喜劇》的源頭。里奇從這一傳統的一部意大利戲劇《英甘納蒂》中獲得了大量的情節元素。莎士比亞可能也對這部作品很熟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