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習語至少包含形象和隱喻的成分。許多成語還相當像是非常濃縮的故事。“給鳥”這個成語在閑聊中用來表示一個想法或對象是完全無用的,它包含了這三個要素;在隨意交談中用來表示一個物體完全沒有用處。當某物被貼上...
大多數習語至少包含形象和隱喻的成分。許多成語還相當像是非常濃縮的故事。“給鳥”這個成語在閑聊中用來表示一個想法或對象是完全無用的,它包含了這三個要素;在隨意交談中用來表示一個物體完全沒有用處。當某物被貼上“給鳥吃的”的標簽時,說話者通常是帶著厭惡的口吻說話的。這個成語是對別人的想法或更具體的東西,如一個項目或計劃,置之不理,一文不值。這三個詞所表現出來的形象,是一種像垃圾一樣被扔出窗外的東西,只有鳥兒才會對之感興趣。這一形象隱含著一種微妙的潛臺詞。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鳥是一種缺乏智慧的簡單生物。這在另一個成語中可以看到,“鳥語”隱含著這樣一個信息,即對鳥類動物感興趣的事物缺乏對任何有智力的人有價值的必要的物質或重要性。為鳥類準備的東西可以隨意丟棄,沒有人可能會反對。抗議這種強烈表達的駁回可能意味著抗議者也是一種鳥腦。大多數參與這種對話的人不會被指責,而是會站在一邊,讓那些看似毫無價值的概念或活動被忽視、拋棄,最終被摧毀。歷史上,“for the birds”一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流行起來。它是基于一種粗俗的表達方式,它讓人聯想到鳥兒們在享用牛糞或馬糞,尋找種子或未消化的草。這個短語成為軍隊俚語,指除了最可憐的人以外,任何毫無意義、荒謬或根本沒有價值的東西或者能力最差然而,為了融入日常談話中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它需要被清理干凈。直接提到糞便的詞語被巧妙地消除了,這個短語被縮短為今天使用的三個詞。雖然許多英語習語已經躍躍欲試,在英國和其他英語國家被廣泛使用,但這不是其中之一。有趣的是,這個短語在美國老年人和非常年輕的人中最受歡迎。也許這是因為老年人年輕人喜歡這個詞僅僅是因為它塑造的形象;他們同樣喜歡其他包含動物生命的習語,如“水里的魚”或“像大象一樣的記憶”
-
發表于 2020-09-04 04:55
- 閱讀 ( 563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