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黃根可能會導致劇烈的腹部痙攣大黃起源于西藏和中國,15世紀至16世紀,大黃作為一種藥用草本植物流傳到了歐洲和亞洲。大黃原產于野外,是為數不多的被廣泛種植并仍用于草藥和常規用途的草藥之一大黃植株明亮的莖可以長到近6英尺(1.828米)的高度,大黃的大綠葉中含有草酸,因此毒性很大,食用不安全大黃根可用于治療便秘,自17世紀開始在西方種植,多年生大黃的活性成分包括鞣質和蒽醌類,兩種不同的醫學分類。單寧具有收斂性,能減輕炎癥,有助于緩解腹瀉癥狀大黃蒽醌屬于瀉藥,對結腸有刺激作用,促進和調節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小劑量大黃可用于緩解腹瀉將0.5至1湯匙(約3至6克)的大黃根與一杯水混合,早晚服用,作為酊劑,取0.25至0.5茶匙(1至2毫升)一天三次治療便秘。大黃可與薄荷或茴香等驅蟲草藥結合使用,以緩解過度痙攣和氣體積聚。用于治療便秘時,建議短期使用以建立正常的排便和預防依賴性。小劑量的大黃可用于緩解腹瀉。
大黃湯可能對治療腎結石有效大黃根湯可局部使用作為收斂劑。該湯的使用已被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大多數葡萄球菌感染的常見來源湯劑對促進皮膚擦傷、潰瘍和結痂的愈合是有效的。這種藥水還被用作利尿劑和治療腎結石和痛風等疾病使用大黃根的副作用包括劇烈的腹部痙攣,脫水,大黃根不應長期用于治療持續性便秘。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大黃根及其作為成分的產品。患有克羅恩病、某些心臟病和肝病的患者不應使用大黃根使用大黃根。
某些形式的大黃根可用于治療痛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