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瘋狂的人群”這句俗語源于托馬斯·哈代1874年創作并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的基本主題集中在一群人物,盡管他們的情感驅使和沖動的決定下,努力過上平靜和滿足的生活。一些文學分析家聲稱,哈代可能因此,給他的小說起了...
“遠離瘋狂的人群”這句俗語源于托馬斯·哈代1874年創作并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的基本主題集中在一群人物,盡管他們的情感驅使和沖動的決定下,努力過上平靜和滿足的生活。一些文學分析家聲稱,哈代可能因此,給他的小說起了一點諷刺的標題。遠離瘋狂的人群被認為是從之前出版的三首不同的詩歌中獲得靈感的,這個短語被普遍認為是任何寧靜的鄉村地點和生活方式的代名詞crowd";可能起源于16世紀英國詩人埃德蒙·斯賓塞的一首詩。“遠離瘋狂的人群”這一短語的第一個可能的文學靈感可以從他1579年出版的一首埃德蒙·斯賓塞的詩中找到。興趣線指代的是當時盛行于哈代可能用的另一首詩是威廉·德拉蒙德的《發瘋的世界里嘶啞的不和諧》,“這首詩最早出現在1614年。這些詞可能暗示了一幅遠離塵囂和都市生活的寧靜生活的更完整的畫面。托馬斯·格雷的《鄉村墓地挽歌》是托馬斯·哈代關于遠離瘋狂人群的最初想法的另一首詩學者們常說,格雷和哈代都高度重視田園生活,認為田園生活是反省和反省的理想場所因為哈代寫這部小說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工業革命而面臨變革的時候寫的,他的作品可能反映了一種潛在的擔憂,即這種平靜的生活可能受到這種現代化的威脅。哈代小說的現代讀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瘋狂”這個詞上,認為它偏離了更為現代的詞“瘋狂”,并猜測它的確切定義,這本是最準確的在哈代有生之年,有些人把這個詞比喻為“瘋狂”,因為它與人的行為或思想有關。另一些人則認為它與憤怒更為密切相關,但是,它究竟是意味著生氣還是接受別人的憤怒,在批評家和文學分析家中還是有爭議的。“遠離憤怒的人群”這個短語的不同也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英語的變化速度
-
發表于 2020-09-04 08:28
- 閱讀 ( 861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