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學研究表明,味精是無害的,即使是大量添加由于味精以精制和天然形式廣泛存在于日常飲食中,人們對其影響的擔憂難以量化。從酪蛋白酸鈉到自溶酵母,每種形式的水解蛋白質都含有某種形式的谷氨酸,從中提取味精。大規模生產1956年,當日本人在擁有味精專利的阿金本公司完善了發酵方法時,鈉鹽開始出現。隨著這種產品在數千種不同的食品生產線中的銷售增加,一些健康副作用開始被歸因于它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研究表明味精可能存在毒性問題,尤其是在當時它被納入嬰兒食品中的地方。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許多國家的食品法規現在都要求在使用味精的地方貼上食品添加劑的標簽。2004年的毒理學研究發現,即使味精的用量很大,味精也應該被認為是無害的精加工的味精與天然鈉鹽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通過完善生產工藝,Ajinomoto公司生產的味精中99.6%是由L-谷氨酸增味劑組成的,而其他未精制的谷氨酸中,L-谷氨酸的化學成分一般不超過95%,所以差別不大,不管味精是否具有長期的有害健康影響,除了每年使用超過1.5百萬噸的食品添加劑外,谷氨酸鈉被發現是植物生長的一種有用成分。現在,谷氨酸衍生物被應用于從釀酒葡萄到水果、堅果、谷類作物和蔬菜的各種肥料和殺菌劑中。在美國,到2009年,味精已獲準在所有農產品上噴灑。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